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观察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依据300 mg/d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30 mg/d,选择6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8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葛根素400 mg/d。疗程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等指标。结果为: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UAER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UAER下降更明显,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Scr和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缬沙坦联合葛根素能较好地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更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揭示脑出血的发病病因和规律,了解脑血管病的特点,为该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基础依据,降低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本人对2010年237例脑出血住院病人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37例脑出血病例中,男性病人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临床治愈率低,病死率较高。尤其是高血压为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治疗与预防高血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对2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65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98例)和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78例)进行治疗。结果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组的术后生存率为76.9%,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的术后生存率为85.7%,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2%;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组的术后生存率为83.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术者的技术水平、手术设备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55例,比较分析抗痨前后患者晨痰结核菌、肺部结核空洞及结核病灶范围的变化。在44例糖尿病控制良好患者中(A组),痰菌阴转率,空洞缩小或关闭率以及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4.74%,95.45%。11例糖尿病无好转患者中(B)组,其痰菌持续阳性,空洞未见缩小或关闭、结核病灶吸收率仅为18.20%。两组病例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好转率,经统计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痨效果有显著影响,只有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后,抗痨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将已确诊糖尿病的164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半年糖尿病教育。观察组82例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良好,血糖控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教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选取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64例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川芎嗪,两周一疗程,两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NCV有显著提高(P〈0.05),表明川芎嗪治疗DPN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提高NCV。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DN)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相关性,将108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3组:DN大量蛋白尿组、DN微量蛋白尿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18、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 h血糖(2hPG),结果为:DN大量蛋白尿组和DN微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IL-18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患者血清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IL-18浓度与FPG、HbA1C和2hPG呈正相关(P<0.01)。血清IL-18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对2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65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98例)和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78例)进行治疗。结果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组的术后生存率为76.9%,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的术后生存率为85.7%,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2%;经皮锥颅置管引流术组的术后生存率为83.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术者的技术水平、手术设备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一种经济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男性不育症方法。男性不育症是生殖医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文章介绍了巴元明教授采用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1例,例中患者治疗前精液分析提示:精子活力(A级+B级):1%,诊断为男性不育症(弱精子症)。巴元明教授拟补肾固精,健脾化湿法治之。治疗后复查精液分析提示:精子活力(A级+B级):80%,精子活力明显提高,恢复正常水平。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心理治疗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N)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并分析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 h尿白蛋白(24hUAlb)水平。结果为:观察组患者FPG、HbA1C及24 hUAl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之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美澳 2 0 0mg ,30例为对照组静滴 70 6代血浆 5 0 0ml、丹参 4 0ml,每天 1次 ,持续 2周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赛美澳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 (P <0 .0 1) ,而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从而得出赛美澳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MR)是观察脑出血生化与物理过程的崭新而有效手段。MR信号的变化规律是脑内血肿演化与吸收过程的阶段性反映,探讨其信号变化的规律,对于正确诊断脑内血肿的分期及生化代谢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随机选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型糖尿病患者91例为社区管理组,同时随机选取黄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专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医院对照组。2年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为:社区管理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医院对照组,且2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规范的社区管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的临床价值 ,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血清标本和3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标本中CRP水平,以CRP>8mg/L为阳性,按临床及CT扫描结果分组比较.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轻、中、重各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轻、中、重各组中,CRP水平也存在明显不同,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CRP水平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RP阳性率为53.8%,而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CRP阳性者其病死率显著高于CRP阴性者.认为可通过临床上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变化来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判定并进行干预治疗,分别对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60名老年脑梗塞患者发出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问卷.并与40名正常人作比较.对HAD积分阳性者随机分组,进行心理干预性对比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6.7%,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6.7%,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采用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广泛存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中,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Ⅱ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用定量PCR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并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为缺血再灌注组Bcl-2和Caspase-3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增加Bcl-2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心肌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细胞凋亡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能抑制其细胞凋亡,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蛋白表达同时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健康教育对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58例):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是对功能性便秘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索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柯萨基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64例柯萨基病毒感染引起的外感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另一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他们入院初和出院前外周血中作为各功能群淋巴细胞标志的几种CD抗原,并将检测结果与当地健康人群和这两组病人之间作对比分析。结果:二组患者入院初外周血CD8 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4 、CD16 和CD5 6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而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出院前单纯西医治疗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仍异于对照组(P<0.0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利于柯萨基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