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在我国开始实施城乡统筹战略,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首要目标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耕地供给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以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多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 相似文献
2.
3.
<正>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对于黑龙江垦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才能保证垦区稳定粮食生产,才能更好地履行垦区所肩负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加强垦区综合生产能 相似文献
4.
淮南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农村工作通讯》2008,(24):58-59
淮南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5.
6.
7.
《农村财务会计》2008,(5):1-2
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要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产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生产既要增加总量,又要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各类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央从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高度,每年抓“三农”工作都突出一个重点。今年的重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战略性举措,抓住了时下“三农”工作的关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上不去,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粮食安全的基础甚至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不可能牢固。黄莉新副省长在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艰难爬坡和攻坚阶段。不能因为去年农民增收形势好,就认为农民增收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不能因为增产,就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不能因为“三农”投入增加,就认为“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建立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扎扎实实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上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的责任。近年来,江苏各地和“三农”有关部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已经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提炼、交流、借鉴这些经验,对于全面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10.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5,(2):22-22
2月13日到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广西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的省份,水资源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茗,年均降水量为435毫米左右,现有耕地面积5841万亩,旱地面积超过70%。全省国土面积的80%是丘陵山区,耕地中70%是坡地,近80%是中低产田。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近70%,入黄泥沙占到黄河泥沙总量的近1/4。全省林地面积3095万亩, 相似文献
12.
13.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5,(2):14-14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出台七项措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快速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克服了严重的干旱和局部洪涝灾害影响,粮食总产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为了保持粮食增产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宏观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课题组 《农业经济问题》1993,14(12):2-8
90年代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时期。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各种要素以合理规模投入生产,稳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90年代农村宏观政策要解决的主题。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成员国地位的恢复,农业将要面临世界市场的严峻挑战,加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受农业比较利益下降的影响,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将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加强对农业的综合保护,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确保农业投入的增加,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转变是历史必然 千百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民,也包括历朝历代统治者.开荒种地,解决温饱是农民的本能,这种农民自发的小开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政府也组织屯垦和移民来开荒种田,解决无地农民的生计,这类是大开荒.经过历朝历代的垦殖,到1949年,我国已经有16.68亿亩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1.58%,接近平原面积.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国南方遭受持续干旱,有5000多万亩农田受害,如果再不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就可能会对农业生产形成制约。在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村税费改革步步深入的形势下,如何才能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提高中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记最近采访了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从六个方面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经济日报》《部长为你解答》专版撰认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坚决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其次,深化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提高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经过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已累计生产粮食4504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334亿斤。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坚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粮食产业不动摇,着力推进强基础、调结构、增科技、提标准、抗灾害、重管理等措施,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果,实现了垦区连续七年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和增产幅度再创历史新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在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土地以外的其他诸多综合因素,如农业机械、基建设施、制度环境、科技含量以及社会服务体系等,逐渐表现为一种由诸多因素作用、影响以及制约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运用系统的、多因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