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亦不是国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扩权让利;利改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努力塑造国有企业独立法人地位;企业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民经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几种改革措施的落实,保证了国有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经营  相似文献   

3.
国资委: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五大进展在各地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进程中,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趋势如何,国有大企业改制、中小企业放开搞活、主辅分离等进展怎样?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企改制与产权交易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李毅中表示,当前的国有企业改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管理,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1998年初,国务院决定把农村电网改造作为加快基础设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朱镕基总理作了“关于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开拓农村市场” 的重要指示。同年12月,顺昌县被列为全省农村电网“两  相似文献   

5.
试论国有企业定位与国企改革实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提出造成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关键原因是对国有企业定位模糊不清以及没有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国有企业应定位于只承担“特殊职能”,“特殊职能”的定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完全是企业,既具有企业的职能,还具有政府的职能,是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行使政府的部分职能。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的标准不应是经济指标,而是看“特殊职能”的完成情况。国企改革的实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让它们从国有经济领域全部退出;二是对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让它们更好地承担“特殊职能”。  相似文献   

6.
南岭 《经济论坛》1995,(17):10-11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行程中,先后提出和实践着两种“两权分离”。它们分别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相分离”。这两种分离,出现在同一体制下,仅仅是一种提法上的差别还是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如果有所不同,那么各自是否存在着独立的意义?探讨这一问题,显然是有必要的。 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出现一些矛盾冲突。主要有“政企分离”要求与国有制企业“政企合一”的冲突,“产权清晰”的要求与国有制企业权责失衡的冲突.“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与国有制企业的组织、约束激励机制的冲突。现代产权制度要求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权、责、利”。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宋爱斌  李碰林 《经济师》2001,(8):181-182
文章通过分析分离企业办社会的必要性 ,在国家分离企业办社会政策的指导下 ,借鉴部分企业的实践经验 ,探讨了国有企业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韦曙林 《经济师》2002,(5):75-76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两难”的制度困境。应将现有国有企业分类治理的前提下 ,进行制度创新。总思路是“特殊”企业可以政企不分 ,一般性企业保持“资本”的国有性质不变 ,而不是保持“企业”的国有性质不变。按此原则 ,在分析了一些已有思路后 ,试着提出国有资本实现的新形式———国有资本“特别证券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面临亏损,一些人对能否搞活国有企业缺乏信心,对如何搞活国有企业无计可施。邯钢经验的宝贵之处,就是给人们这样一个回答:国有企业是能够搞好的。 5月 24日晚,邯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汉章,应邀为河北省沧州市赴邯钢学习代表团作报告。他用生动的事例,坚定了人们搞活国企的信心。 曾有一名企业厂长问刘汉章为什么不搞股份制,刘汉章说:“我就是要看看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在他看来,西方发明的股份制和国有企业都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都是聘总经理,只不过业主不同罢了,所以不能把企业搞不好归罪于不搞股份制…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是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淡马锡模式”。“淡马锡模式”是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在法治体系、行政体系和社会大众对于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共治理方面,也体现在淡马锡控股及其“淡联企业”的公司治理方面。“淡马锡模式”启示中国国资国企改革要注重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同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规划资本投向并维护股东权益,与国际规则相衔接,发挥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作用。尽管有不少专业化的做法和经验可资借鉴,但是“淡马锡模式”也有其推广局限,其基于同质资本的运营风格与中国国有企业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第一步、第二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制度创新、机制转换” 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不同阶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效益总体上说仍然不佳,不仅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较大,而且国有商业企业、物资企业、外贸企业、农业企业以及境外企业等均出现全行业亏损,国有企业资产质量下降、下岗职工增多,  相似文献   

13.
对“企业办社会”效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与政府分工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暗含的前提出发 ,分析了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企业办社会的普遍存在并有继续存在趋势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本身 ,也为“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有效途径。“企业办社会”效率高低应区别“资源配置微观效率”和“资源配置宏观效率”两个概念 ,不能笼统地讲“企业办社会”是低效率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 ,真正彻底地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应国家体改委的邀请,日本和新加坡两国中小企业代表团在对中国几大城市的国有企业作了全面考察以后,得出结论:中国没有企业。那么,“国有企业”还是企业吗?是企业怎样?不是企业又如何呢?一、国有企业是企业国有企业当然是企业,因为它具有许多作为企业的一般特性。所谓企业,是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也正是以企业基本特征为依据的。国有企业是企业,所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要求一直贯穿在国企改革的历史过程之中。近几年,国企改革中的国…  相似文献   

15.
陈家尧 《经济师》2000,(9):147-14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条路能否真正走好并取得成功 ,任务是十分艰巨和复杂的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标也就是目的。改革有改革的目的。“国有企业”(本文所谈“国有企业”主要指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而关于“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各种看法。而针对“问题”相应确立的改革目标同样会是各式各样。但无论我们怎样改革,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应改变。“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苏诺明 《发展研究》1997,(10):14-17
泉州市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了“扩权让利”,“利润留成”,“利改税”,“经营承包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改革形式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以上的改革未能真正触及到企业制度建设中深层次的问题,企业仍未走出“产权不清,主体不明”、规模小、档次低、产品老化、科技含量低、高投入、低产出、经营粗放、效益不佳的困境。党的十五大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思路。本丈拟从分析泉州市国有企业现状入手,探索加快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1992年颁布的《条例》第41条明确规定:“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显然,国务院主动承担了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总代表的身份,这个前提是无法改变的。当前需要认真探讨的是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实现政企分离,如何从制度创新着手变“婆婆”为“老板”,如何切实剥离企业的累赘还原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一、区别授权主体与投资主体,建立科学有效的国资委托代理体系 1.“婆婆”不等于老板,更不能“婆婆”加老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和政策,把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深刻理呼“抓大放小”的战略意义“抓大放小”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提法。所谓“抓大”,就是国家近期应集中力量抓好关键的大型企业。根据1994年对15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数据,按总资产排序的1000户大型骨干企业,占国有资产总额的40%,抓住抓好这批大型企业,就牵住了国民经济的“牛鼻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和主导力量。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加速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关于“网运分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指示以及《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公布,让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经营环境来看,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将越来越市场化,面临越来越激烈和彻底的竞争;从资源获取方式和能力来看,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有企业低价甚至免费获取和占有资源的模式将发生彻底的转变,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与民营企业进行平等的竞争,这对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运营模式来看,国有企业一直以来的粗放式内部运营管理模式必须向着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演进,建立运营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机制,提高运营效率;从企业社会责任来看,随着国有企业被划分为战略性、竞争性和社会保证性三大类,过去国有企业过度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也将有所改观。在国有企业规范化运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整体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点,本文将重点分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