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服务业规模和发展水平较低,在整体产业体系中所占比重不高,且创新乏力,对传统路径依赖度高,市场化程度低,现代商业模式应用不够及时,行业竞争力低下,没能产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企业。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业的质变性发展,不仅要认真分析东北地区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更要准确定位东北地区自身特点、与其他区域的比较优势,做好相关性和可行性分析,要创新求变,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业供给侧层面的改革。应进一步挖掘与开发市场潜在需求,增强第三产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多领域、多角度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合力开创东北服务经济的新时代,走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是工业基地的根本特征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根据现今国际经济运行规律和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相互关联企业在地域空间上集群发展,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已经成为过去二三十年国际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成为越来越强劲的全球性经济发展潮流。我国今后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走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集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黑龙江省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要把握机遇,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加快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步伐.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利用外资现状,进一步阐述了招商引资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国红  冯暖 《商业研究》2004,(24):173-175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 ,技术进步促使新产业出现 ,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过程中 ,应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及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提高经济产业整体素质 ,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广义  潘霞  夏艳波 《商业研究》2005,3(13):197-19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中,重工业重,轻工业轻是其显著的特点,其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瓶颈因素。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婷 《商》2014,(17):171-172
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进行产业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必要性,剖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地位下降,发展速度相对变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绝不能走常规发展道路,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要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入手,大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利用信息化改造装备制造业,发展装备再制造工程,以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黑龙江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应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产权制度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优势产业和区域联合;发挥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引进战略的力度。在实施中充分改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加快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改造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核心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改造的原则是“政府规划引导,全面市场化运作”。改造的重点是在实践中探索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与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邢涛 《商业研究》2007,(4):184-186
正确认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立今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嵌入式系统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是一个机遇,要面向行业应用进行投入。嵌入式行业要着重自主创新,完全有能力做出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拥有更多的战略技术并成功地使其产业化,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低技能劳动者的过度供给和高学历高技能劳动者的供不应求,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挤压,商端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文章提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集中的失业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总量失衡下的结构性失业,而市场分割的存在则进一步恶化了结构性失业.要缓解结构性失业,首先应从劳动力供需结构匹配入手,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其次,改革国有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个人创业;逐渐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制,最大限度地清理各种类型的市场分割,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此外,还应完善失业保障体系,使真正陷入贫困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地战略目标,金融发展的扶持作用不容忽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的金融发展无论是从量的扩张上,还是在质的提高上都明显落后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研究表明东北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政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莹 《商业研究》2005,(17):204-20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发展壮大国民经济的战略性目标,需要国家政策支持,而财政政策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处理好财政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施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尤其要以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早日实现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立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地,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战略正是对其地位的肯定。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是复兴东北的关键,亦是我国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石。“循环经济,立法先行”。我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刚刚起步,应以“振兴战略”为契机,制定一部区域性法律,以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引导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密切结合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以循环经济体系为基础,促进建立循环经济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政策是根据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经济结构失调及其经济发展效能低下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原因。应实施宏观结构优化、国家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的高度统一、建立生产要素市场等产业政策,以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7.
投资软环境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投资软环境建设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从对外开放、投资软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看,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过程中三者间所存在的内在一致性。软环境建设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从政府体制、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改善信用环境等方面对于如何完善东北地区投资软环境建设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过程中,失业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以总量性失业为主.从总量性失业的供求分析,人口生产的无计划性是决定劳动力供给规模的首要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持续性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劳动力需求的扩张,所有制结构调整迟缓限制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失业的治理,应控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扩大劳动力需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科技进步对就业的扩张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资利用绩效的实证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GDP、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与其吸引FDI业绩之间的“剪刀差”现象为出发点,选取了近15年来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全国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计算并比较了FDI对相应地区的资本形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以及GDP的贡献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和比较FDI的地区经济效应,从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FDI利用绩效作出实证判断。在实证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东北三省在FDI利用方面存在着系统性的绩效低下问题,并对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政策启示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