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全国性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21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现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研究针对性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将物流业分为物流业投入、产出和外部发展环境三个指标,并进一步细化,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别研究三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最后,实证检验了各节点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度。研究结果显示节点城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具有互动关系;21个节点城市物流业发展与经济水平互动关系各不相同,应当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川南经济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以沪州为首的区城经济主要依托物流产业,这与沪州的地理位置有关.当然,物流产业的发展给川南区城经济带来了很多好处,文章从沪州市采取的一些强有力的发展物流产业的举措展开讨论,深入剖析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也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形成了以消费品工业为核心的出口型增长机制,通过扩大沿江和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来振兴内陆经济。但是,在现实中,经过30年以上僵化的计划经济时期,各经济区被严重地条块分割。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吸引外资,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大区域市场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有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有利于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系统协调具体指的是借助某种特定的方法来对正在研究的系统进行组织或者调控,使该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最终达成协同状态。本文以区域煤矿安全与经济协同系统为例,讲述了煤矿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些具体表现,并且就区域煤矿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应用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来看,港口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一直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福建省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海洋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福建东南沿海地带形成了经济实力强劲的现代化产业带和城市群,这与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文中对港口物流与福建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利 《北方经济》2017,(4):50-53
对于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只有经济活动活跃,其他社会活动才能充满活力.物流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流通的全过程,已然成为促进生产和消费发展的重要成分.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关系.就包头市而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与经济社会更好地衔接,促进在一定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长期繁荣,目前的研究还过多地停留在宏观理论和中观论证阶段,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加强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对比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发展现状和经验,找到制约包头市物流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对今后包头市完善城市经济发展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物流产业链应运而生。各个公司或商家间从品牌、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也逐渐演变为各区域之间物流能力的竞争。为了保证与其他产业能够进行强有力的的竞争,公司必须拥有很强的区域物流能力,也要能够找到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间的平衡和发展,而应用灰色控制系统能够对区域物流能力的发展起到监控和测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应用灰色系统建模方法,选取区域物流能力的3个关键要素作为控制表变量,区域经济三个产业的GDP产值为状态变量,建立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并以江西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提高区域物流能力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研究表明:江西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前中期,区域物流能力对第二产业发展支持最大;区域物流能力的增强能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特别是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更需要二者的联动与协同发展。本文以珠三角货运周转量等指标内容作为衡量珠三角物流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相关统计数据,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Granger等检验方法,对珠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定量分析评价二者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交互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物流业得到飞速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非均衡性,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相应地存在差异.本文分别从区域经济对物流产业的影响、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互动性三个方面归纳国内外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交互性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除了应考虑科学的研究方法之外,更应注重物流产业概念体系的研究、区域的时空差异以及宏观与微观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缪兴锋 《特区经济》2009,(7):210-2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基础。不同的经济区域,由于其所处的区位、基础设施条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区际产业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及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外区域物流产业的研究现状及构成要素入手,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区域物流产业四种发展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区域经济与物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文章从物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出发,对内江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和弹性分析,内江市具有很好的地域优势和政策优势,物流业发展空间巨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葫芦岛市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该集群发展现状,指出产业集群发展的自身经济优势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研究了葫芦岛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并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因此,建设好中心城市是实现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江西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中心城市建设更是落后,这将成为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进入新世纪,江西中心城市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江西多年的经济与城市的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江西中心城市的建设正迈向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本文以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为依据,对江西中心城市建设与产业的发展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创新协同网络是发挥技术创新集群效应,实现资源与要素汇聚的一种机制。本文利用2004年和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截面数据,将影响区域经济创新协同的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全方位军民融合,推进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搞好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的互通、互补、互动和互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推进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区域经济和和国防经济的双向开放机制:建立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良性互动机制以及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蓝旭鹏 《改革与战略》2012,28(4):155-158
低碳化是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转型方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认为,要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必须完善制度安排,提高低碳旅游发展的保障力;坚持资源规划与产业链构建并重,强化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力;扩容以低碳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形态,增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和深化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快电商和物流这一现代生产性服务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宁波电商产业发展已有较好基础,但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市场驱动力尚存短板,阻碍其发展的约束瓶颈也亟待破解。本文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物流区域化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银行在其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中认为。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比重最大。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已进入到“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必将是物流服务区域化的时代,这也是“经济一体化、物流区域化”的反映。科学地规划、系统地设计、整体地控制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原则。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可谓物流促进区域经济整合。  相似文献   

20.
1987年8月21日至25日,在兰州举行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首届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理论讨论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汪道涵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言,阐述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城市经济在发展,城市化在推进。主要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功能的增强。第二个问题: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从点面结合,集聚效益和地域分工,中心和网络,城乡分工和城乡一体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本刊刊登汪道涵同志发言中的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