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损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对其规制在主体范围、操作内容、滥用目的等方面尚显不足 ,应借鉴他国成功立法范例 ,合理界定我国企业市场支配地位 ,对各种滥用行为单独列示以分别规制 ,并强化企业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反倾销规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中美反倾销条款"及"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等有关反倾销中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协议内容,结合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被反倾销活动的实践分析,从企业和政府方面提出一些应对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中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审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回顾我国社会审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审计之间的关系,并从转变观念认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审计法规建设、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等方面对确立社会审计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审计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WTO框架下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反倾销调查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影响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我国应该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充分利用WTO规则,争取通过谈判以各国国内法的形式解决问题,加强出口行业竞争秩序的管理,尽快建立出口反倾销监督预警机制。同时,我国出口企业还应做好充分准备,积极进行市场经济地位抗辩。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日益严重,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自我国入世协议中反倾销部分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是入世谈判的遗留问题,该条款表明,在加入世贸组织后15年内,如果中国能证明符合其他成员的市场经济标准,其他成员在反倾销调查中应按照世贸组织一般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起,有关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议日趋突出,美国、欧盟相继认定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今后这种非市场经济定位的背景可能使我国在反倾销诉讼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且该背景的新趋势又给我国增加了反补贴诉讼隐患,影响我国的就业和经济稳定,使市场多元化功能丧失殆尽。由此看来,争取重新定位以消除争议问题对我国外贸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在中国经济不断崛起、原有世界经济格局被打破的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不公平、不合理、任意性、歧视性的政策措施,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对此,我们应当理性应对,一方面,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努力营造自由市场经济氛围,另一方面,加大与有关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交涉力度,促其尽早修改现行规定,从总体上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或者降低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标准,同时向世贸组织申请制定明确的替代国标准。  相似文献   

8.
徐柯芝 《新智慧》2005,(2):33-34
截至2004年2月,我国企业遭受的国外反倾销案件已超过600起。从1995—2003年,针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立案在全球所占比重高达15%,居全球之首,而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案件平均败诉率则高达64.5%。我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反倾销应诉的最大障碍,在此前提下以替代国的成本价格计算正常价值得到的产品成本往往很高,我国原料和工资的价格优势无法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研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已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是,美国欧盟却拒绝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不仅有其经济原因,还有政治上的目的。因此,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策略才能赢得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反倾销应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的市场经济地位得不到承认的根源在于会计举证不力。根据我国国情,可以切实加快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步伐,加强出口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及有关会计法规规章的执行能力,大力培养反倾销会计人才,为我国的反倾销应诉提供有力的会计举证,争取反倾销应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非市场经济”概念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反倾销诉讼中。该概念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在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今该概念已成为发达国家对经济转型国家的一种贸易政策手段,使经济转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阻碍了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体现是在WTO体制下,经济转型国家除了承担与市场经济国家同样的义务外,还必须承担更多的附加义务,从而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的产生。该文以中国因“非市场经济”而承担的附加义务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如何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已成为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以日企在我国的发展起伏历程为例,分析了日企在中国衰败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注重长远效益和综合效益,实行全局战略;入乡随俗,重视本土化;着力塑造及维护品牌形象;重视文化融合;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回报当地社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跨国经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表现为超高定价、强制交易、搭售等。尽管在一般竞争领域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应受到规制,但是公用企业为社会生产、人民日常生活提供基础性支持,其特殊的经营领域更凸显了这种规制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通过立法规制公用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作出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比较全面周详。  相似文献   

14.
专业市场指数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从2006年10月份"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到现在也不过6年时间,全国各专业市场已经陆续发布了几十种专业市场指数,这些专业市场指数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指引着市场判断和经营决策,成为商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靠;专业市场指数具有自我繁殖的功能,促进经济效益增长,多种指数的出笼,义乌指数形成丰富的义乌指数体系,标准和指数共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软实力;作为重要的信息平台,指数引导产业发展和壮大,引导商品内涵提升,集聚全球资信,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义乌通过发布市场指数取得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专业市场指数对地方政府发展专业市场和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逐渐提高,其中标志着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总额近几年更是不断上升。这表明,中国各高技术产业领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发生变化,而且产业内贸易程度高、行业间联系密切等特征日益凸现,江西省在此大好形势下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有效地承接沿海工业的转移和产业内贸易的升级,但其中隐存着问题,如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传统优势丧失等。通过对江西各进出口产品的测算,从整体和行业上进行分析,江西在贸易中的地位和发展的方向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6.
非洲产油国经济依附性发展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洲产油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这并没有改变经济的整体落后性,其经济实质上仍是一种依附性经济。非洲产油国经济的依附性表现在依附于石油开采和出口、严重依附于国际石油市场和对西方大国的财政依附三个方面。非洲产油国要摆脱经济的依附性发展,就必须坚持走“以自主发展为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大力支持与配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后WTO时代中国快递业的市场格局,呈现出民营快递、中国邮政、外资快递分别占领同城快递、城际快递和国际快递市场的"三足鼎立"格局。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非纵向一体化模型(Tirole,1997),并结合快递业的特质,针对该模型的假设缺陷即质量的成本无差异进行修改,合理地解释了目前中国快递业市场分割的成因,不同类型快递企业的网络"灵活性"对企业成本有重大影响,从而也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评级业是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重要力量,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国家地位。分析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被他国控制后的危害,认为中华民族和中国金融业的崛起必须有独立自主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保驾护航,应提高党政干部对拥有信用评级权重要性的认识,立即起草《信用评级法》并整顿被控制的信用评级市场,积极自主研发信用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信息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动因研究,得出宏观方面动因包括政府的鼓励政策、抢占国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产生规模效应、有效的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扩大出口;微观动因包括企业战略、同业竞争以及需要相关支持行业的结论,并针对动因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超市通道费是近年来我国“零供”矛盾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中对涉及超市(零售商)收取通道费是否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等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相对优势地位不是市场支配地位。应注意其他国家规制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的背景、使用条件以及各国的差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措施。对照依赖性、相对性、社会性等构成滥用优势地位的要件,电信格式合同规定过期电话卡余额不退还条款有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之嫌疑,而大部分超市通道费案件显然是企业之间利益分配而不属于滥用优势地位之情形。应尽快建立大型零售商选址等相关配套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供应商与零售商谈判磋商机制,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