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保险广告五花八门,能给观众以深刻印象的却少之又少,要达到保险企业想要的增加销售甚至打造品牌的效果就难上加难了。当然在众多的保险广告里面不乏有出色的作品,从研究成功的广告策略的个案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本文试图就“如何通过广告来加强保险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这一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来探讨一下中国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保险广告正在经历着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本文从我国保险广告的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提高保险广告促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章俐 《中国保险》2005,(7):60-61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报纸上看到保险公司宣传企业文化的广告,也会偶尔在银行或保险代理人那里获得介绍某种特定保险产品的宣传单,这些都属于保险广告的范围。虽然保险广告通常不被视为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但是保险广告对客户的引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我国除《广告法》外尚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保险广告的法规,加之保险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行业,客户对保险还不是很了解,保险广告质量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4.
徐豪 《中国保险》2005,(10):22-25
保险业主体如雨后春笋发展,保险广告更加密集地见诸于荧屏。保险企业用巨额投放电视广告的同时,风险也在悄悄来临。  相似文献   

5.
章法 《云南金融》2009,(3):32-33
如今面对铺天盖地的商业保险广告,以及保险合同中的诸多晦涩难懂、模糊不清的专业术语,很多投保人购买保险时,其实对所购买的险种并不是十分了解,多数都是在保险业务员巧舌如簧的“鼓动”下,懵懵懂懂地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了该项保险,而事后才发现种种烦恼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6.
姜秀昶 《上海保险》2006,(10):15-18
一、我国保险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保险品牌是保险公司诚信度的具体表现,代表着保险企业的形象、信誉和知名度。没有好的品牌,保险企业将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是否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知名品牌,是衡量一个保险企业发展成熟与否的基本尺度,是判断一个保险企业综合实力强弱的基本标准。许多保险公司都专门成立了品牌建设委员会,加强品牌建设。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的晚间黄金时段里出现了多家保险公司的宣传广告,这反映了保险  相似文献   

7.
保险误导消费主要是对保险产品、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对保险市场变化因素进行误导性的宣传或预测 ,通过制作硬性或软性广告、不实宣传、诋毁同业等手段 ,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利益、妨碍公司发展、扰乱市场秩序等。产生保险误导消费的原因主要有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经营主体内部机制的缺陷、个人代理人素质较低、佣金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公众保险意识淡薄等。防止误导消费行为可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和公民保险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8.
保险司法鉴定是指为解决保险合同纠纷而在诉讼活动中委托实施的司法鉴定。由于市场巨大的诉讼服务需求,保险司法鉴定业务已经成为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保险公估公司纷纷争当鉴定主体。但保险司法鉴定与保险公估在法律性质、基本职能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保险公估公司在“保险事故鉴定”方面难以涉足,在“保险损失鉴定”方面目前也没有技术优势。保险公估的角色并非“保险裁判”,保险公估人的未来也不是从事保险司法鉴定业务,而是成为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技术评估代理。  相似文献   

9.
重复保险简称复保险,理论上分为广义复保险和狭义复保险。狭义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危险,在重合的保险期间,与两个以上的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所谓广义复保险,即在狭义复保险定义中排除“保险金额之和超过保险价值”这一要件即构成广义复保险。广义复保险与狭义复保险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实际上广义复保险不具有保险法上的价值,因为它不符合保险法的规制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重复保险与保险竞合虽易混淆,却有本质区别。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保险竞合是指同一保险事故发生导致同一保险标的受损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对此均负保险赔偿责任的情形。可见,两者相同之处是“同一保险事故”、“同一保险标的”;两者差异之处是重复保险要求“同一保险利益”,保险竞合不要求“同一保险利益”。保险实务中,重复保险常见于财产损失保险场合;保险竞合常见于责任保险尤其是强制责任保险场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因"保险乱象"而起的保险强化监管,是发生在中国保险及其监管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在对"保险乱象"及其监管治理的案例分析中,通过比较保险与银行、保险与证券的功能后提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保险的功能是造血。在保险属性分析中指出,只承认保险的保障属性而不承认保险的金融属性,必然会产生理论上的误导;只看到保险的财务属性而不看到保险的服务属性,必然会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乱象"并不是近来有之,早期的"保险乱象"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市场行为,当下的"保险乱象"则是一种触碰底线的犯规行为。"保险乱象"不仅导致了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匹配错位、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出现失衡的后果,而且降低了社会对保险行业的信度。"强化监管"是国家治理"保险乱象"所采用的特殊手段,目的在于防范化解保险业已存在的重大风险,需要重点处理好三大关系:"黑天鹅"风险与"灰犀牛"风险;被监管者风险与监管者风险;"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对保险经营性质和风险管理规律的认知水平。保险业是一个充满温度的行业,需要继续坚守和不断认知。任何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变幻无常的自然风险和神秘莫测的生命风险面前,都没有足够的骄傲资本,只能依靠现代科技力量,运用人类共同智慧,在与风险共舞的同时,认真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国民保险教育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郝洁 《河北金融》2010,(1):51-52
在我国,由于国民保险意识薄弱,保险知识匮乏及保险代理人销售误导等原因,使公众对保险的功能与功效存在误解,公众的保险意识比较薄弱,抑制了保险需求,阻碍了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种层次的保险教育活动,培育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保险“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小额保险等普惠保险,但我国小额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普惠保险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对印度等五国经营小额保险的经验研究,比照我国普惠保险发展实际情况,期望借此破解我国普惠保险发展困局,优化普惠保险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我国普惠保险发展在政府推动力度、法律法规完善程度、政策支持力度及发展模式上均可进一步强化改善。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我国普惠保险发展应重视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建设,顺应各地风俗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出台“小额保险条例”作为普惠保险的配套支持政策,利用合作代理销售模式和科技创新手段,控制普惠保险交易成本,开发符合消费者实际利益的普惠保险险种。  相似文献   

14.
何四炎 《理财》2014,(8):30-30
中国保险监督导管理委员会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出的“我们守护你的人生,珍爱你的幸福,这是保险行业的承诺。保险,让生活更美好!”这句彰显保险意义与功用的话语通过CCTV的广告已深入人心。2014年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是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了五项措施以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借鉴国外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合作性农业保险为补充的农业保险体系及其具体的操作措施,并指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保险公估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一起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建立保险公估人制度是改善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应适应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国保险公估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浅说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李继熊(一)保险行业中的代理人、经纪人以及公估、理算、公证人等统称为保险辅助人,保险辅助人参与或代办、或推销、或提供专门技术服务等等各种保险活动。在我国保险市场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比较看重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一直受到排斥;...  相似文献   

18.
1.1原“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网站”将改版为“上海保险同业网”,网址www.shia.org.cn。“上海保险同业网”为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与上海市保险学会合办,网站设“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与“上海市保险学会”两个分站。“上海保险同业网”正式开通后,将成为上海保险业发布权威资讯和向广大群众普及保险知识、传递保险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随着形形色色风险的不断加剧,必须突破传统的保险和再保险的模式,寻找一条化解风险的路径,即保险风险的证券化。本文首先介绍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内涵,其次以保险风险债券为例分析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流程,再次重点对我国开展保险风险证券化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保险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在性,大量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需要一种推动机制加以激发和引导,而保险宣传正是这样一种推动机制。当前,我国保险宣传在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定位偏差,应该发挥保险宣传的积极作用,大力倡导全民风险意识;以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需要为诉求点,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利用各种渠道和危机事件,加大保险宣传的力度,以促进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