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来看,城市绿地建设势走节约型方向刻不容缓,并且要长期地稳定地朝着这个方向探行。文章就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现状、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可行性展开探讨,并且在前人关于城市绿地节约型规划的研究经验上进行相应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园林景观设计范围与原则 (一)设计范围 园林景观设计,从土地的生态规划、流域规划到区域景观规划,从国家的生态保护到国家公园建设,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城市广场、步行街规划,从城市公园建设到私家花园建设,从局部环境建设到街头城市小品、雕塑设计等都被纳入景观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分布及影响因素,讨论了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对保护和改善澄海城市绿地系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丽红 《魅力中国》2013,(32):315-315
本文谈了园林设计与城市景观的关系,阐明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城市景现建设必须考虑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以及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园林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的园林建设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园林中的道路设计和建设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笔者从园林道路特点、园林道路作用、园林道路布局原则等几个方面探讨园林中道路的规划,对园林中道路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辉  兰杰 《中国城市经济》2011,(6X):314-314
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因为近年来城市化运动的发展而被人们逐渐热议,本文阐述了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特征及作用,随后分析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日,陕西省建设厅转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快编制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未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要尽快将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作为独立篇章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并完成。已编制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要在此基础上专题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已成为住宅小区整个设计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设计者们通过园林建筑布局、绿化空间、铺地广场、园林小品、园林道路等交融、渗透、连贯,利用各种布景手法,精心规划设计出适合人居、休闲、活动的居住小区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且服务百姓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形势下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全民绿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入,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进入了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时期。1992年,国务院颁布做市绿化条例》,这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第一部法规。此后,建设部相继颁布实施了《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规定》、《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倍于加强城市绿地和绿化种植保护的规定》、做市园林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城市绿地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公园设计规范》等一系…  相似文献   

10.
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亨受.是自然风景美的再现和空是艺术的展示.这些园林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和构成景观的空间环境中.而园林景观的表现依赖于空间环境的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小城镇建设也风起云涌,环境科学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用植物创造的环境才是最美好的环境,所以城市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于广明 《魅力中国》2014,(7):254-254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姜海洋 《走向世界》2011,(18):106-109
在济南的西部,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叫园博园。在这座大花园里,有花草虫鱼,有碧波荡漾,依山而建,融于自然。在这里,可以足不远行就领略70余座城市的主要景观。在这里,更可以欣赏到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的风景园林与花卉盆景行业综合性花坛盛会,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就在这里展出。  相似文献   

13.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一般人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便是私家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园林建设工程发展迅速。从园林工程整体角度来看,园林景观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并且,在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的硬质景观,比如:景观构筑物、道路以及景观小品等等。本课题在分析园林硬质景观及施工潜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园林硬质景观施工的表现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园林硬质景观施工的优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其植物生长、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景观状况,决定了园林绿地多种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水平。本文根据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南宁市的气候土壤生态等环境特征,着重对该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适地适树、立体绿化、植物碳汇、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评述,以期为南宁市营造与人类相和谐的园林景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琳琳 《特区经济》2007,225(10):274-276
城市滨水区的规划与设计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本文从滨水区规划兴起的背景、概念界定入手,分析规划与设计的目标、原则及内容,以构建滨水区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目前滨水区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体系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其规划与设计注重空间功能的多样化、目标的综合化、自然的回归、滨水活动的倡导性以及空间的秩序感,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共存的、体现社会公平的、持续发展的亲水空间。但是其规划与设计还存在水体安全问题,以及文脉的传承与延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如何改善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园林作为一个自然空间,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与改善起着关键作用.园林绿地中的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光合作用的释放氧气吸二氧化碳,蒸腾作用的降温散热、根系矿化作用净化地下水等,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改善与提高,这是系统中的其他因子所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18.
城镇行政区域的划分有益于城镇经济因地制宜,稳定发展,但不利于城镇绿地整体规划,导致城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矛盾日益激烈。文章以海口市为例,分析海口城镇发展特点和海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验,提出海口市域城镇绿地一体化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以城镇绿地无边界规划为参照探索城镇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曾峥 《中国西部》2013,(13):102-115
贝聿铭Ieoh Ming Pei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国籍:美籍华人设计风格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他很多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香港中国银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建设大、中型城市通风廊道可有效缓解城市内空气流动困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ython开发语言,解译遥感影像和再分析数据,开发南京市通风廊道算法模型。通过Python与GDAL处理MODIS数据获取南京市地表温度数值,然后调用scipy对频度图进行高斯模糊处理,获取空间分辨率为1km城市热源和低源的分布;通过Python与xarray处理NCEP再分析资料获取南京市风场,然后调用scipy的线性插值法计算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南京市风环境。基于两种分布结果,结合江苏省省级行政区划矢量数据,以南京市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参考南京市历史城市绿地规划,确定通风走廊走向。最终识别出5条潜在的南京市通风廊道,并给出合理的规划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