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不合适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莫言创作的内核是其本人的童年记忆,他在作品中建筑了一个个魔幻般空灵的儿童世界,并以"成人——儿童——作家"的三角结构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叙述风格和审美风貌,这种三角结构模式使其作品表现出了深邃的艺术功效和思想功能,即提出了对于残酷人生现实的"代偿机制"和"对抗机制"。  相似文献   

3.
旅游审美三论:动态、参与和快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旅游美学理论的深入,作者借鉴建筑、园林、景观等应用美学的研究成果,对主体动态审美、参与性审美的场景性、审美容量和审美快感等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旅游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主体动态审美;提出审美场所、审美容量等应是旅游美学学科的概念等鲜见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技能的训练来斌予技能自身一定的审美品格与通过个体的审美感知来引导和调整技能的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协调同步互动的.在尊重二者各自的本质特性的前提下提倡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使美术实践教育真正实现"器"与"道"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哲学的视角论述了中国道家的逍遥说、儒家的比德说、佛家的随缘人生观与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主体间性观点,认为旅游审美是诗意的对话,旅游审美的最高境界是旅游审美主体与旅游审美客体融为一体,由"在场"洞见"不在场"。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审美中的审美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社会中,审美心理发上了巨大的变化,艺术渗透到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审美主体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众和异化是心理转变的两个主要方面,并从中发现审美心理的渐变反作用于艺术创作,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中的"审美距离"是指作者通过叙事技巧来适当控制各种各样的"心理距离"。恰当的距离控制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心理反应,客观评价作品,获得阅读快感,从而达到美学效果。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有效控制了叙述者的成年皮普和小说中人物少年皮普之间的距离、读者和叙述者皮普之间的距离及隐含作者和角色皮普之间的距离,表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胡春才 《企业家天地》2010,(12):190-191
文学语言的功能不同于普通语言.如果说普通语言的功能是符号功能,那么文学语言的功能主要是情感功能,在于激发情感,而不具有逻辑推理意义上的真实性和虚假性,也不能以"有理"还是"无理"来评判文学语言.对于普通语言来说,"无理"往往是糟糕的,是不妙的,但是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往往是美妙的.打破通常事理和用词规范,貌似"无理"的文学语言,实则极有妙趣,令人涵咏不尽.文学语言的无理之美,是指作家有悖情理、事理、物理一般规律的意象描写,但这种无理的语言运用却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9.
微文化是以移动互联网和web2.0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QQ、视频网站、网络论坛等以用户生产并传播内容为主导形成的网络文化.建立在媒介技术基础上的微文化,其审美品格体现出鲜明的媒介化和技术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跨时空视觉化审美感知、碎片化虚拟性审美体验、交互分享式审美生产、多元时尚化审美风尚.高度依赖媒介技术的微文化呈现出一系列难以避免的审美悖论:充实的身体在线与虚空的主体在场、审美快感的满足与审美情感的匮乏、审美幻象的充盈与审美价值的消解、审美选择的自由与审美控制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高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首先分析了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后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在现代高职教学中美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来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自我的素养和审美意识;加强美术欣赏中情感作用的理解;多方位、多途径地进行审美的欣赏活动;借助于多媒体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1912年在《作为艺术要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中,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只有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审美才能够进行,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认为"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距离"说从美学角度可以分为时间、空间、情感等,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粗浅分析,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产生美感的原因之一也在于距离。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作为美术专业课程的本身又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专业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学科综合"的理念,在中国是一个"古已有之"且无处不在的理念与自觉的方法论。中国人惯于整体的思维方式、通感发达的审美心理、音乐与其它艺术的高度融合性、天然的综合性,以及孔子"成于乐"、"游于艺"的乐教思想,对于中国人在完整人格塑造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围绕这些方面,对综合这一理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作家王充闾的散文从题材上划分,一是历史文化散文,二是追忆往事散文,三是域外游记散文.他的散文在审美风格、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趣味,充分展现了作家深邃旷达的哲思与智慧,飘逸空灵的诗意与才情.创作主体的童心和机趣,率真和良知,以及超越世俗和意识形态的人本主义精神,特别是作家的古典主义情怀和审美趣味,给予文本以丰富多样的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5.
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名片,好的译名能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受众是个能动的主体,应注意受众的能动性和参与性。论文从接受者的语言思维习惯、审美心理结构、文化情感体验等角度,阐释了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必须与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特点相互结合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努力探索于培养职校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以及美术知识和技能等,使学生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7.
壮锦图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出壮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空间设计中,壮锦图案作为平面装饰图案应用于三维空间设计成为极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壮锦图案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经远远超出图案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探知壮族民众生活心态和艺术心理最直观的"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18.
道家以“道”为核心的自然人格以其疏离社会、重视个体精神世界的特点而孕育着中国士人的一种纯艺术精神,其反社会化、超功利性的背后,饱含着人性关怀的社会批判精神、超然世俗的傲岸的自由精神及对人生的大悲悯感,为中国纯文学准备了创作及接受主体,并以此影响着以凸显精神价值为旨归、以淡朴简古、蕴藉空灵为表现方式的中国纯文学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认知心理学理论确定外语教学改革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研究中,主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主体的外语学习与应用中认知心理起着重要作用。语言互动过程中主体的心理变化直接导致主体的交流态度,而在语言学习与应用这一语言互动过程中主体的心理变化势必影响主体语言学习与使用的效率、质量和结果。因此研究认知心理对于外语学习与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人才在造型基础方面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致可以概括为"看法"、"想法"和"技法"3个方面。与传统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相比,构成在设计人才素质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优势。构成教学所采用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人才观察、理解、审美、想象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开发,都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