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税同盟理论是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区别于现有关税同盟的综述文章,作者将目前西方探讨关税同盟贸易效应的观点按照逻辑关系分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一是关税同盟的利益来源;其二是关税同盟的产生原因;其三是最优对外关税的决定。本文也归纳了西方对关税同盟贸易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的常用方法,并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证观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超 《时代经贸》2008,6(8):79-80
关税同盟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维纳提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至今,它不断地得以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一体化理论中较为完善的部分。但是,随着一体化实践的不断发展,关税同盟理论并不能全面解释现实中的种种现象,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税同盟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维纳提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至今,它不断地得以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一体化理论中较为完善的部分.但是,随着一体化实践的不断发展,关税同盟理论并不能全面解释现实中的种种现象,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贸易区内存在的问题处理妥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成后将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王艳 《时代经贸》2011,(8):84-8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状况;然后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东盟的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贸易区内存在的问题处理妥当,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建成后将能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选取2002-2006年间立案的20个对华特别保障措施案例,利用6位税则号涉案产品的年度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考察了对华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过程中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和大小,发现特别保障措施不仅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减少,而且促使从非指控国同类产品的进口增加,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8.
韩国和欧盟在2009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双方预计将于今年正式实施该协议。该协议对提升欧盟与韩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有极为深刻和积极的意义。在分析韩欧的贸易协议内容和双方贸易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预测了韩欧的贸易潜力,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韩欧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估算了韩欧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欧盟对韩国出口贸易额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贸易创造95.6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进口关税税率将以俄入世承诺的税率为上限逐步下调。据专家预测,2012年关税同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将下降0.8%。  相似文献   

10.
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哈萨克斯坦所倡议的欧亚地区一体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也必然会对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贸易产生影响.通过对中哈两国贸易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关税同盟对中哈间的“灰色清关”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中国对哈出口的不同商品受关税同盟影响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将更多的面临俄白两国产品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统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旅游业统计方法的特殊性,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创建了贸易实得指数,使用投入产出表重新评价了2000-2009年中国旅游业的外贸竞争力,并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借以实证研究近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旅游业的外贸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旅游业发展质量不容乐观,要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Boya Liu 《Applied economics》2013,45(32):4474-4486
Apples are the third most valuable frui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ccount for 18% of US fruit exports. Chile is a major competitor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ERCOSUR market, since it is one of the leading apple producing countries and enjoys the tariff reductions as a member of MERCOSUR. Consequently, Chilean exports displace US exports in MERCOSUR. In addition, other MERCOSUR members import more from lower-cost Chile,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production and an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in these countries. This study develops a theoretical and an empirical model of world apple market to quantify the trade diversion and trade creation effects of the MERCOSUR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to estimate the welfare impacts.  相似文献   

13.
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的提出是基@Browning & Singelmann(1975)将服务业从功能角度划分而来,这类服务业包含了资本密集型行业(例如金融、保险等),也包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通信业、信息数据处理、计算机软件编程等),还将很多专业性较强的服务业(例如会计、法律等)囊括其中。虽然这些行业的种类繁杂,但其统归于生产者服务业的原因在于这些行业都对一国制造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经济及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尤其是对生产者服务贸易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基于生产者服务贸易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发展过程,本文对国外相关代表性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这将对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rade effects of the euro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n bystanders. We use data for Swedish firms and examine the impact on exporting firms’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 of trade. Our result shows an overall increase in Swedish firms’ exports to the euro area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ingle currency, indicating that the euro has decreased trade costs also for outsiders. In addition, we find important heterogeneity in the sample, suggesting that it is the large majority of small firms that has increased trade flows with the Eurozone the most.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中的贸易保护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贸易保护因素历来是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因。研究表明,国外关税壁垒的升级导致了近年来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反倾销、反补贴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均使得中国加大了对贸易壁垒较少的中低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场规模、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规模成正比,但没有更多地流入欧盟、东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中。因此在当前中美及中欧等贸易摩擦频繁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大直接投资的力度,借此化解国外的贸易保护压力。  相似文献   

16.
笔者借鉴获得性技能模型思想,研究教育投入通过影响外贸发展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并重点考察两者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机制.利用2004年~2009年31个省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为负且教育行业投入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正向显著.可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远远小于其通过促进外贸发展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乔晶  刘星 《当代财经》2011,(2):102-108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加工贸易对第二产业及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工贸易进口对就业具有负向挤出效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前者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后者的就业排斥效应均趋向衰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那么是否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也是名列前茅呢?为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笔者对我国服务贸易的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首先,从其自身发展的过程来看,自2000-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一直是不断处于增长,且其增速水平超过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水平,但是仍然处于逆差地位,贸易结构也是以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服务贸易进口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竞争力有待提高.同时,本文对2000-2010年期间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作了比较,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处于弱势地位.第二部分,本文运用了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进行定量分析,指标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世界处于弱势地位,其提升道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林本喜  苏丽婷 《技术经济》2011,30(12):90-94
阐述了福建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利用1987—2009年福建省的相关数据,对福建省加工贸易增长率、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和贡献度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构建了加工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影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显示:1987年以来,福建加工贸易增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福建加工贸易水平有所提升;加工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正面的拉动、促进作用;福建省加工贸易净出口额每增加1亿元,该省GDP将增加3.55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