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07,(22):12-12
几经努力,中国政府成功清除了国内炙手可热的股市中的一些泡沫。但要将中国股市建设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因素,监管机构仍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股指快速增长,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准确预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情况下,政府确实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股市泡沫过大的风险。但是,政府应对股市泡沫风险的政策绝对不应该是一些“刺破”泡沫的政策,相反,政策指向应该是怎样去把泡沫做实,即设法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减少股市交易成本,查处违规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批露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决定了股市泡沫形成的必然性;市场投机行为活跃程度的差异造成了股市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的形成。本文评述了目前较为常见的测定股市泡沫的方法,同时对其中的若干方法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测定股市泡沫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锡涛  陈宝贵 《山东经济》2008,24(3):116-118
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应采取措施,予以挤压。还有一些人士则表示股市未来仍看好,即使有所谓的泡沫也是一种理性泡沫。由此引发国内股市泡沫之争。股市泡沫到底有没有,如果有泡沫成分是多大?本文在剩余收益比率估价模型(RIV)基础上建立定量测度模型,对股票市场上某股进行实例分析,从量的角度证明了泡沫的存在,并得出其股票泡沫成分的大小,同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市场·动态     
《新财经》2010,(1):118-119
“金融制度的重新设计”高端论坛成功举办“金融制度的重新设计:聚焦资产泡沫与金融监管”高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搭建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沟通平台,为中国未来金融业的监管问题提供新思路。论坛中,行为金融学主要创始人、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阐述了本次金融危机最终的原因——投机性泡沫,并分析了房市、股市和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泡沫现状。  相似文献   

6.
从客户保证金角度探讨我国证券公司的制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经济迅速增长的快车道。然而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却背道而驰。自2001年以来,股市走上了狂泻不止的漫漫长路。其主要的原因与股权分置长期未能得到解,股票存在泡沫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同时,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现象也对股市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还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正确解决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对证券公司、股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股市泡沫与有效性的同一性检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股市泡沫与有效性的概念 股市泡沫(bubbles in stock market)有正向的和负向的两种,都可定义为理性预期假定下股市指数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在理性预期假定下如果这个差别有一个较大的累进正值时就会导致正向的股市泡沫,如果这个差别有一个较大的累进负值时就会导致负向的股市泡沫.股市泡沫反映的是股市价格异常波动的两个方面,通常股市价格的异常波动都是先造成正向的股市泡沫,正向的股市泡沫爆裂后又会产生负向的股市泡沫即股灾.如果不能对正向的股市泡沫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必然会面临由于正向的股市泡沫爆裂而导致股灾的危险.因此,从证券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做好对股市泡沫的监测和度量工作.本文提出的动态自回归方法正是有效监测股市泡沫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作为对股市有效性检验的方法,体现了股市泡沫检验与有效性检验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朱磊 《亚太经济》2007,(6):94-98,81
如何通过相关政策控制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是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台湾股票市场曾经出现举世罕见的资产价格泡沫,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本文深入分析台湾股市发展史上三次资产价格泡沫的成因与影响,归纳台湾当局应对股市泡沫的政策及效果,总结台湾当局干预股市泡沫时应有的立场、强度及策略。  相似文献   

9.
林秋璇 《中国经贸》2012,(20):81-81
摘要:近期内地股票市场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外围股市的涨跌、利好消息的刺激都不能振奋股市,许多股民几乎对股市失去了信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信用危机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些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监管力度的不到位等等造成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信心危机,因此,本文针对内地股票市场信用危机,将香港与内地股票市场信用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阶段,股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我国在2015年也试图通过刺激股市的办法来拉动经济增长,解决企业融资难和债转股的发展的问题。政策施行之初,股市出现了大牛市,从而在短期内拉动了金融业的增长,从而带动了GDP的上涨,并且有利于税收增长和中小企业融资。但是,股市繁荣也带来了股市泡沫等经济风险,很快在去杠杆政策下崩盘,最终伤及投资者利益和经济发展。对此,文章通过分析本次股灾的成因及股市管理政策的特点,认为,由于政策目标难以达成,制定、实施和监管政策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难度很大,以及政策施行缺乏明确的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和政策工具,这都使得我们不能将刺激股市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全球股市的泡沫和风险不断释放,股市经历了多次惊心动魄的灾难性全线下泻后,近期股市出现了连续上涨行情。全球股市风险是否释放结束,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2008年以来全球股市的变化形式看,股市的特点是:前期的繁荣与泡沫大量释放,股票市值加剧下降;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和金融危机风险的持续扩散,导致市场人心散乱、投资信心严重不足成为全球股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美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股市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生成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股票市场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股市运行机制扭曲则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在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紧迫任务下,只有弄清了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产生和扩大的原因,才能找到中国股市运行机制扭曲的症结所在,本文从表因及深层次原因两方面对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的产生和扩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雨佳 《新财经》2009,(8):38-40
股市、楼市、大宗商品的繁荣是不是就意味着新一轮资产泡沫已经形成?尚难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政策不调整,钱持续地往外放,价格就会涨下去,真正的泡沫也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王清辉  赵越 《新财经》2010,(5):83-83
历史证明,股市的健康发展不能靠频繁调整印花税来“救市”和“挤泡沫”,如果政府不希望股市大起大落,就应该从制度建设上着手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市泡沫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分析当前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及泡沫程度,对促进我国股市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海外市盈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目前股市市盈率还处于安全区域,静态市盈率短期还会上涨。市场现在的确存在泡沫,但是结构性泡沫,从结构性泡沫到出现全面泡沫,市场可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A股市场第三季度将走向调整。中国股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会以比较高的速率上涨。  相似文献   

16.
股市泡沫是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基础价值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而且到了后期,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对经济发展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本文通过使用市盈率方法、动态自回归法、单位根方法检验了我国近两年来股票市场泡沫的水平与性质。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泡沫。本文同时对股市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游文峰 《开放导报》2008,(6):100-103
本文实证检验了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数据样本的泡沫水平,并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进一步对泡沫序列进行了分析,结论主要有: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泡沫,多数时期泡沫水平都比较高,尤其在股指上升时,泡沫水平通常随之上升,可见泡沫对股市上涨的推动作用明显。而从2005年开始到2007年10月的股市新一轮上涨中,股市的泡沫成分也是空前规模存在的。我国股市泡沫总体上属于理性泡沫,但局部的非理性泡沫时有发生,而在股指快速上涨时,非理性泡沫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香港《信报》1月10日】中国股市已经进入直通泡沫轨道。若再不采取行动,股指将持续升至股市泡沫爆破,而升得愈高,日后将跌得愈痛。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7,(43):19-20
如果您是位中国读者,恐怕该为簟泡沫”打开香槟欢庆一番,毕竟过去两年中国大陆股市飙升了超过400%。而如果您不是中国人,那火热的大陆股市基本上与您无缘了,不过现在香港、新加坡及周边地区的股市也开始追随大陆。虽说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但有时候它并没有某些人预想的来得那么快,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靳平 《现代乡镇》2008,(5):19-23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其中GDP增长速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也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更为糟糕的是:近两年来,房市与股市相互攀比、相互推进,房市泡沫与股市泡沫的双重资产泡沫带来的强烈财富效应,拉动着物价全面攀升,从而形成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非良性循环格局。关于中国经济走势讨论热点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