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改变国有森林资源国有国营的单一模式,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建设森林资统分结合的经营和理新机制,是推进国有林区全面改革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2.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所有权改革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所有权不明晰,森林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国家财产未得到有效的使用。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过程中所有权究竟采取何种形式能使资源保护达到最优的问题,并试图对当前改革提出部分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应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玉贤 《中国市场》2009,(10):39-40
以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伊春市的林权制度改革为例,阐述了林权制度改革时期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3月17日上午,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的重大决策,并对国有林场林区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做出部署,安排当前的国土绿化工作。会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问题答复了记者提问。问: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  相似文献   

5.
对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护,并具体指出在伐区、一般公益林区和商品林区应采取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区产权模糊,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步履艰难的症结所在,也是林业经济一直没有走出困境的体制性原因。产权模糊的弊端和危害表现为,造林进度慢,质量差,多年造林不成林;对森林资源监管不力,大面积乱砍滥伐,林业危困;林业职工缺乏产权激励,也无产权收益,守着青山要饭吃。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以体制创新为龙头,加快林权制度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林区;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环境友好型林区;实现林业资源市场化、产权民营化;调整优化林区的产业结构,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加快林业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放活林业企业。  相似文献   

7.
导语:在我国,国有林区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其产业主要涉及对森林资源开发所产生森林的采伐业以及木材的加工业等。在国有林区的产业发展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生产和建设,其产业长期存在对自然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且其产业呈现出结构单一、生产和管理粗放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国有林区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做好产业转型工作。本文针对我国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困境解析与路径选择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其产业转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赵锦勇 《中国市场》2013,(43):57-60
通过讨论国有林区的基本情况和问题,提出了国有林区改革的思路。认为国有林区的问题需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破解。建立和明确多种产权所有形式,建立产权的市场化交易体制才能够为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资源,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森林成为国有重点林区工作的重点。目前,国有林区存在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民生问题突出,分流人员安置困难,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国有林区的改革必须加快鼓励人才及劳动力流入,加大对民生方面财政投入,合理安置分流人员,改革林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孙延华  王兆君 《商业研究》2007,(12):105-107
目前国有林区城市公用事业的现状虽然在投资总量、投资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存在的行政垄断严重、投资主体单一以及融资渠道狭窄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区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保证国有林区公用事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有必要对国有林区公用事业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市场制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为了能有效地解决国有林区的市场化问题,将国有林区林业市场制度主要限定于包括"健全的林业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市场机制"两大基本方面,这是从国有林区林业市场改革实践的具体现状出发来确定的。本文主要探讨林业市场改革化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刘勤帮 《现代商业》2013,(15):53-53
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木材产量大幅调减,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着经济如何发展的困境。如何大力发展森林经济,充分利用好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林区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的目标,是当前林业企业管理者思考的主题,也是林区抢抓战略机遇、实现富民兴林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权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改革,森工林区没有大的突破,症结是林业产权模糊。这导致造林进度慢,质量差;超采森林资源,林业危困;林业职工守着青山要饭吃。只有在产权改革上予以突破,才能推动林业改革,破解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这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林区;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环境友好型林区;探索资源市场化,产权民营化;调整优化林区的产业结构,立体开发森林资源;加快林业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放活林业企业。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1)
林业资源型城市是森林资源高度开发而形成的一种城市类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森林资源的大量开采,森林资源存量迅速下降。长期的计划体制使林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能力弱,竞争能力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1998年,为了避免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剧,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国家启动了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减少木材采伐量。2015年3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区分不同情况有序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直接导致林区主要收入的大幅下降,仅靠国家的财政补贴难以维持林业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因而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保障。林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金融支持以保证转型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这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为了实现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立体开发森林资源,调整林区产业结构的道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原则,以创造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开发产品大市场;必须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全面提高林地质量;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开发、加工、利用的科技含量,广泛吸引人才。这是国有林区脱贫解困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天保”工程的需要,是摆脱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国有林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维度最高、国有林最集中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其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基础性产业、所提供的倚靠森林地域范围内的特殊的社会社区以及森林生态系统所发挥出的服务功能,都对我国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贡献。黑龙江省应以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为基础,加快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为主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其国有林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宋杨 《北方经贸》2011,(9):9-10
现阶段国有林区的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国有林区“三危”局面不断升级的状况下开展起来的、解决现阶段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所遇见的相关问题,要通过完善林权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来保障林权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成立专业的评估机构,健全林权流转制度,建立资源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18.
吉林森工集团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发展成多元化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2015年4月,吉林森工林区全面停伐,停伐以后吉林森工林区存在生态建设压力大,产业转型困难多,抗击市场风险能力有待提升,富余人员安置困难等问题。吉林森工集团经济转型应以做好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替代产业,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为总体思路。具体来讲就要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方式,防范风险,发展绿色经济,实施全面开发,不断的探索新发展模式。力求为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国有林场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监管,防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工作,确保林区管理和国家生态建设用地的长期稳定.本文就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建议性的提出加强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经营效益不高、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国有林区发展.主要体现在:国有林区发展受单一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影响比较严重,缺乏资源重复利用及污染物重新利用的有效处理,造成资源大量消耗及生态环境恶化,使经济发展水平受到极大限制.要保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深化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有林区中第三产业的地位,以提高国有林区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