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一沐 《消费导刊》2009,(24):240-240
秘密侦查是侦查机关收集犯罪情报信息、侦破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其工作形式决定了秘密侦查工作具有特殊性、秘密性、复杂性、危险性等特征,对侦查人员的心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侦查主体的心理动态及工作状态,及时找出应对措施,提高秘密侦查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论秘密侦查     
作为侦查机关破获大要案的重要手段,秘密侦查一直没有获得法定侦查措施的地位,直到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得部分秘密侦查措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一之 《中国市场》2014,(39):184-186
在侦查审讯(侦讯)中,审讯人员经常通过一些欺骗方法对受讯者进行审讯,以希望获得相关的破案线索或受讯者自白。在侦查陷入僵局时,这种欺骗审讯往往能收到奇效,对于打击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一定程度上有损司法诚信之形象,并且冲击了公众坚守的道德标准。权衡利弊,一方面,我们既容忍欺骗作为审讯策略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要对其加以必要的限制,以保证侦讯行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诱惑侦查已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但在立法层面上却仍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它的实施正当性问题也普遍受到质疑。虽然诱惑侦查表现出了司法权利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制约,但它对特殊案件的侦查确实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有必要遵循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在立法层面上对诱惑侦查行为的实施作出立法规制,以促进侦查法治化,并平衡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这二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倾销与补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扭曲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关系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是出口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转的体现,或者是政府为弥补市场之弊端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其存在有一定的正当性。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对于保护我国国内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效应,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贸易转移效应、增加中间产业使用进口产品的成本等。为有效、适度、合法地保护国内产业的安全,我们应积极完善相关的反倾销法与反补贴法。  相似文献   

6.
诱惑侦查作为破获重大隐蔽性犯罪案件行之有效的一种侦查方式,突破了传统侦查方式的限制,适应了应对当前犯罪的需要,给当前的侦查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和价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法制不完善,使得诱惑侦查与生俱来的弊端一再呈现。因此,为了能使其能更好的发挥其功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7.
诱惑侦查作为破获重大隐蔽性犯罪案件行之有效的一种侦查方式,突破了传统侦查方式的限制,适应了应对当前犯罪的需要,给当前的侦查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和价值。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法制不完善,使得诱惑侦查与生俱来的弊端一再呈现。因此,为了能使其能更好的发挥其功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8.
《商》2015,(50)
鉴于侦查主体的设置代表着刑事诉讼的目的与价值取向,故其是刑事诉讼领域一个举足轻重的话题。英美法系作为当事人主义模式的代表,有必要对其侦查主体的范围与权力配置进行概述。本文从侦查主体的概念入手,通过对英国、美国侦查主体及权力的设置进行系统考察,并总结出其利弊,以资中国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汲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对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用途和流转作了严格限定。在正当性考量方面,基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为内容的生存利益而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具有合理性;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而限制流转就不具有正当性。因此,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放松管制是必要的,政府的职能也应从严格限制中的刚性管控,向以自愿、有偿条件下的推进实现农村"公共利益"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侦查学是以经济犯罪和经济侦查为研究的两个向度,犯罪是一种恶,侦查是一种善。因此经济犯罪侦查学是一门恶与善相交融的学科,正因为经侦学范围着恶的因子,才要求我们研究者有一种向善的冲动,在经侦研究中,通过观察与剖析恶,使我们更加向往与信仰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富士康未了局"为出发点,以《新劳动合同法》的角度,对同工同酬的历史来源、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阐述和分析,加之以对企业和员工的实际调查,得出现阶段应对同工不同酬的对策和启示。同工同酬作为法律原则,具有劳动基准的属性,与按劳分配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贯彻同工同酬原则需要努力消解诸多困惑,也应在本体和前提两个层面上进行检讨和反思。同工同酬原则因其理念的正当性而不容置疑,但其充分实现所需求的社会条件和制度文明也较高,在一个不尽理想的社会环境下,其感召意义远远大于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权力的正当性永远是宪法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确定了公权力正当性的评价标准,并对宪政环境下的公权力正当性提出了质疑。随着现代政治的发展,言论自由含义的扩张使其作为公权力正当性的基础成为可能。基于此,探究了言论自由在公权力决策和运行过程中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但由于权利的有限性,一定条件下言论自由也必须接受来自公权力的约束。通过引入"即刻的不法行为"标准,提出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对言论自由的最大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13.
曲红 《中国市场》2011,(40):168-170
侦查专业"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现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从公安院校侦查专业汉藏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及教学模式建设等方面,对侦查专业汉藏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侦查程序作为一个对公民权利有重大影响的程序,其权力的行使过程必然需要有有效的监督,以防止权力的滥用。然而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侦查监督虚无情况严重,究其深层原因在于现行侦查监督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和侦查行为司法审查的缺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侦查监督程序进行完善,以确立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制度为路径,通过有效的监督来平衡国家安全价值与公民个人自由价值权利和保障在侦查程序当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5.
经济犯罪侦查是一种不得已的恶,用之得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益;用之不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害,因此对于经侦之可能的扩张和滥用,不得已的恶只能不得已而用之,此乃经济犯罪侦查学之道也。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2)
立案程序是侦查机关实施侦查措施和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必经程序,没有立案程序,侦查机关便无法开展侦查行为,因此,立案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和起点。在实务中,侦查机关往往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应立案件不予立案侦查,不仅违反《刑事诉讼法》,亦容易导致犯罪分子免于处罚,公平正义得不到保障。因此,针对侦查机关"应立而不立"的行为,创新制度,强化监督,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补充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制度,它是在原有侦查基础上继续进行侦查的活动,是检察机关充分行使诉讼监督权、公诉权的有效途径和必要保障,对于准确、及时查明案件事实,惩治犯罪及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及保障人权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补充侦查制度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充分发挥补充侦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8.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备受争议,体现了安全价值与自由价值的微妙互动。本文在分析诱惑侦查特点、价值诉求及合法性标准基础上,从诱惑合法性标准的确立、实体法、程序法以及司法救济等四个方面对我国诱惑侦查的立法规制提出了设想,以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9.
郭丽 《消费导刊》2010,(6):114-115
拘留逮捕作为一种侦查措施,其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执行是否规范有序,直接影响着职务犯罪侦查的效果,影响着惩治腐败的力度。检察机关自侦案件拘留逮捕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加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相互监督和合作,但司法实践却完全背离了其功能与价值目标。为此,非常有必要赋予检察机关自侦机关完全、独立的拘留逮捕执行权。  相似文献   

20.
会展活动伴随着对文化的阐释和体现,对"会展文化"的研究是会展活动能够和谐持续发展的要义之一。而探寻"会展文化"理论,必须基于具有深度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更有必要将其置于一个宽泛的文化环境下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