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雪莲 《商》2013,(18):203-203
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于社会利益来说,经济法是它的本位法,经济法的立法宗旨是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基础为主旨而编制的,经济法追求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主要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化。在我国,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经济法的发展以及内涵,观察分析整个社会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相似文献   

2.
通常意义上来说,经济法是在整体上对商品经济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调整的法律。根据不同学者对经济法研究的角度不同,在对经济法原则进行阐述的相关学说也就多种多样。所谓经济法的社会责任在社会实践中基本上是指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具有片面性的思想。不过,在以经济法为研究的领域范围,大多数的学者还是把经济法的社会责任理解为一种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法律。因此,文章在许多理论的研究下,出于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考量,从经济法的含义、特点、调整的目标等方面入手,深入地探讨社会责任原则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市场流通法是指为了流通整体的安全与效率,以流通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市场流通法是作用于特定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法律,它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分类标准,是以特定经济领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结果。按照市场流通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类型,市场流通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是经济法的特别法。制定市场流通法有助于解决我国市场流通领域存在的流通秩序混乱、流通成本过高、流通管理低效等问题。我国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了解市场的优势,制定一部适应市场需要、具有较高法律位阶的市场流通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利益的特征和对社会利益维护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经济法的独特的调整模式,即经济法为实现维护社会利益的目标,应当建立起政府行政权力干预、社会中间层主体维护、个人权利保障的三重调整模式,以确保对社会利益的保护。这一独特的调整模式也是经济法的不同于传统公法、私法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陈志刚 《沿海经贸》2003,(10):37-38
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调整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确认和规范政府适度干预经济之法.经济法着眼于政府对经济进行社会公共管理即市场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两个方面.在经济法追求的利益保护结构中,置于首位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市场经济是民主与法制的经济,它不是市场主体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一个有序化、制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具有社会本位性。经济法是在法律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经济领域的法律社会化的现象,必然以社会为中心。同时经济法作为社会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立足于社会,维护社会利益为基准,追求社会公平,由此更表明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  相似文献   

7.
王羿方 《消费导刊》2013,(7):170-170
广义经济法是指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现行的消费者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法律,用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具有经济法的性质,本文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四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探讨其中的经济法性质,只有具有经济法性质才能切实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8.
伴随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经济法作为一部"新型"的法律出现于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法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且广泛关系的一种,此种社会关系从法律诞生之日始,就是整个社会生活法律规定与调整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体系的七大法律体系之一的经济法作为调整部门,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间的法律规范总称,对社会主义商品的经济关系起到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调整作用,经济法中违规违法行为侵害的主要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且主要侵害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虽然在实际执法中存在个人诉求的现象,但多数情况还是社会公诉的需求更普遍,仰仗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公共诉求,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都是经济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中对经济法的平衡协调方面与社会的相关理念存在一些相似点,特别是现如今社会主义经济环境的普遍性,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体现了我国经济法理念与科学发展的融合,尤其是其中对于相关利益的协调,要在社会利益方面进行考虑。因此,在科学发展与经济法理念的完善方面,要将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理念进行对比,将经济法理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从而全面促进科学发展与经济法理念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使得经济法和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存在部分的重叠或者交义,但从他们的调整范围等方面进行审视,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是明显的,在法律体系中各自构成独立的部门法.这一认识的重大意义在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与发展经济法的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徐佳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2):100-101
从苏州、温州个案思考经济法对政府企业具体关系如何调整。建立经济法的利益主体假设和博弈行为假设。假设政府和企业均为利益主体,有其独立的利益目标,能够进行博弈行为,经济法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应使两大主体最后的博弈行为得到最佳均衡结果,这就是合作原则。经济法作为调整国家经济运行的部门法,应该平衡对待政府和企业,既规制企业行为,也规制政府行为,以社会为本位,引导经济和谐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学界关于经济法价值的观点不尽相同,结合经济法自身的特质以及内控机能,经济法的价值应体现在社会公平、效率、秩序等方面上。经济法是人们运用法律维护市场秩序和弱者利益的产物;经济法强调秩序,追求实质正义。经济法的总论研究体现了经济法以经济秩序和实质正义为理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法是国家以调整国民经济关系为目的,确立与调整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及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文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04年第五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研讨会的若干会议成果,论述了我国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调整的法律部门,是中国法律体系的七大法律部门之一,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违规违法行为侵害的主要是社会公共利益,侵害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操作中有个人诉讼的情况出现,但是更多的还是需要社会公诉,依靠国家强制的公共法律诉讼。当然,私人实施和社会实施都是经济法实施的重要部分,缺一不可,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舒彦文 《商》2014,(43):261-261
社会利益作为经济法的基础,需要法律保护期实现,本文试图通过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对社会利益做一个新的界定,并试图设立一个机构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行使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维护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7.
吴剑巨 《华商》2008,(20):82-82
经济法是20世纪法律体系适应社会本位思潮的一大创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基石范畴。当前,中国经济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其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济法的创新发展,并使之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今后,经济法学研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高轩 《商业研究》2004,(16):26-28
我国经济法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民法与行政法的挑战,无法清楚地界定它们之间的规范和调整范围。法律的价值范畴旨在揭示法律的存在意义与目的意义,即法律因何而存在,并决定了法的调整对象、特征。经济法特有的产生历史告诉我们国民经济效益是其直接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经济法的国民经济效益这一价值属性的探讨,说明经济法的国民经济效益价值的特点,并证明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建立民商合一的民法典的构想出发,认为商法是否独立不能从其调整对象本身具有哪些特点来考察,而应从功利角度出发,看其独立后是否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法律调整模式的运行,因此,不应将商法视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我国未来的法律调整模式里不应有商法典的存在,而应将传统商法内容进行分解,部分归入民法典,部分归入经济法,都不能归入的,作为民事特别法存在,从而建立起“民法典———经济法———民事特别法”的法律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20.
岳博 《商场现代化》2007,(2):262-263
经济法与行政法一直以来因调整对象混同难以分清而影响经济法的独立。本文试图一个收缩的思维,纯化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并从管理学的角度对经济法与行政法调整对象进行比较,以期构建经济法——国家维护经济规律良性运行法律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