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冰雪旅游是龙江振兴发展的关键切入口。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应依据“数字+文化+旅游”的模式,以数字化推进冰雪旅游和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文旅平台,以平台化解决旅游业中“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保证、要素不协同、体验不深刻”的难题,助推冰雪旅游文化融合,增强黑龙江冰雪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黑龙江省的整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2.
辽宁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更拥有数量丰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工业旅游资源,这些为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辽宁省工业旅游应采取三种发展模式:构建工业“生产”游与工业“遗产”游协同发展的模式;推进专项的工业游与常规旅游形态交融互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脱贫致富实践样态丰富而成效显著,体验和参与各地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实践可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高层次旅游消费需求。脱贫致富实践的吸引力、可感知体验参与性和多样化地域特性使其可以成为优质旅游资源,以脱贫致富实践为旅游资源的扶贫旅游(即“脱贫致富”主题游)还可以发挥“消费者下乡”的人力资本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进而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和提高扶贫效率。脱贫致富实践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政府的引导下由脱贫致富实践的各参与主体合作进行,可以由村委会牵头组建旅游合作社进行开发,也可以由关键扶贫主体主导开发,还可以由旅游企业与扶贫主体联合开发;多样化的“脱贫致富”主题游产品可以通过定制化旅游模式实现与消费者高层次旅游消费的精准对接;脱贫致富实践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对接,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应积极发展“脱贫致富”主题游,在满足消费者高层次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进脱贫致富实践的深入和转型。  相似文献   

4.
发展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产业,带动景点所在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使其成为吉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冰雪旅游产业存在的弊端,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黔江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黔江开发区是重庆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其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优美,也是重庆市旅游业尚未开发的一块处女地。本报告以旅游产品要素组合理论、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原则、效益原则为理论指导,以“如何把黔江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为中心,围绕“重庆-乌江画廊-张家界”旅游线路的区位优势、市场前景、线路要素组合方案、产品开发条件完善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新产品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6.
休闲旅游与我国旅游营地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驾车游和家庭自助游作为当今休闲旅游的主要形式,其发展速度非常快,然而目前我国旅游营地发展欠缺,成为制约我国自驾车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借鉴国外旅游营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议我国旅游营地的建设和完善要做好营地的选址、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经营管理、加强市场营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长江三峡旅游业实施一票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是重庆市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重庆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拳头产品,在重庆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三峡成库,旅游行业恶意抄作,提出“告别三峡游”以及旅游者自身旅游需求的多样化等原因使得三峡旅游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分析三峡库区实施一票制的意义出发,研究三峡旅游实施“一票制”的方案,以“一票制”的紧密合作性、灵活多样性满足游客的需求,重振三峡旅游。  相似文献   

8.
冰雪旅游已经在世界范围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主题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在我国,起步稍晚的冰雪旅游正在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崛起壮大,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辽宁省作为国内知名的冰雪旅游大省,目前仍存在着冰雪旅游产业整体滞后、市场监管不到位、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等具体问题。因此,辽宁省应进一步深挖冰雪旅游文化内涵,弥补专业人才短板,完善配套服务,整体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管理和服务品质,推动冰雪旅游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昆明市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农业旅游发展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在数量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如何将“农家乐”旅游打造成集农户、景点、旅游商品生产各部门相结合,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旅游产业是“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汉字具有形义统一的特点,据形索义是解读字、词本义的重要方法,也是探讨旅游本源涵义的一种方法。据形索义,旅和游本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旅是“氏”者或“氏”者人群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与方向的“失其本居”而到“他居”的活动。游(避)是秉性略“方”但可以称得上“子”的人,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而进行的修身养性活动。“旅游”一词,“旅”为前提条件,“游”为本质核心,因此,“旅游”的本源涵义是基于自然山水审美的修身养性活动。  相似文献   

11.
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能为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古镇游作为四川特色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在开发上应该注重区域合作,在一定范围内连接成为一条特色旅游线路。主要探讨如何将成都西郊的崇州市街子镇、大邑县安仁镇和邛崃市平乐镇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的旅游形象,从而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希望这种结合方式也会对四川其他特色旅游线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休闲农业旅游和老年旅游行为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法,对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老年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农村生活怀旧游、疗养健体游、家庭和谐游、农耕特色文化游、乡村特产购物游等对策措施,以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旅游老年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3.
孟子旅游观的理论基础是其仁政贵民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游事后民”的旅游地位观,人物和谐的旅游开发观,“无事勿游一的旅游动机观和“道一在其中的旅游本体观。历史语境、传统学术精神赋予孟子旅游观以鲜明特征。孟子旅游观对当今仍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桂林国际旅游产品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国际旅游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旅游产品的单一性,适合桂林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的产品模式是“散客+ 生态旅游+ 民俗风情游”。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韩国的第二大旅游客源市场。为了加强赴韩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以韩国文献和数据为基础,客观地分析了中国旅游者赴韩旅游的特征。通过特征分析,从宏观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赴韩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以期为赴韩中国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一点借鉴,达到促进中韩旅游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休假制度生成了以“三连休”为代表的新概念并具有增加连休发生频率的特征,该制度的实施对旅游产生了“长线旅游减少、短线旅游增加”等方面的影响。讨论了以环城游憩带功能分层、开发关于旅游景区的区域票和关于旅行社的航空全国游套餐等措施应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俄旅游合作是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抓手.中俄睦邻友好,两国都是人口大国、旅游大国,且都处在经济转型发展阶段,中俄旅游合作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态势不甚理想.要在注重顶层设计与高层互动的基础上,加强地方推动和企业联动,通过点状突破、线上推进等方式提升中俄旅游合作的质量和效益.可采取资源入股、委托经营等方式共建兴凯湖旅游度假区;妥善解决开发开放与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矛盾,避开复杂问题,建设好贝加尔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融合,努力打造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自驾车旅游线、旅游带.  相似文献   

18.
以华东地区为例,对4A级景区(点)和旅游线路中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部分4A级景区(点)在旅游线路中出线频率较低的现象和深层次原因,指出了现有旅游线路产品过于单调而又缺乏新意,其产品设计以及市场开发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4A级旅游景区(点)可以更多地利用旅游线路而增加销售渠道;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应该更趋多样化,充分发挥4A级景区(点)对旅游线路的支撑作用,全面提高4A级景区(点)利用率,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重庆南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程度低,应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渝怀铁路建设和319国道改造为契机,通过区域旅游形象策划,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开发旅游精品,“以线串点”,形成横贯重庆南部的旅游带,促进南部区县特别是少数民族具发展特色经济,逐步缩小与主城区的差异,进而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西方休闲理论中flow(畅)和汉语“游”概念的比较。突出对参与性动态美感的研究。由此,作者提出了在理论美学美感范畴之外的旅游美学中游畅感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