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中央"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山东省政府于2014年6月出台《关于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社会化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青岛、东营、潍坊、日照、聊城5市先后进行试点,做了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贯彻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长期医疗护理,2012年7月,青岛市开始逐步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从制度上保障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培育了医养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促进了新型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5年1月,青岛市护理保险制度已覆盖到所有城乡参保人员,惠及人口总量约810万人。依托医保架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06年起,青岛市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探索实践,先后出台了老年医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急剧加深的背景下,各国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政策以应对养老难题,如何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养老难题的有效举措。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其长期护理保险(日本将其称作“介护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体系较为成熟。基于此,分析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制度框架和改革历程以及内容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进行有选择地合理吸收和借鉴的建议,为我国探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建立长期护理计划迫在眉睫。实现老有所养需要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和护理服务。其中长期护理是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务。但是中国目前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中国处于"未富先老"状态,筹资能力有限。二是老龄化速度快,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流动性强、积累期限较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韩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更多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韩国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的稳定,减轻了家庭负担,提高了国民生活质量。本文拟通过对韩国"少子老龄化"现状的分析,归纳韩国建立《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及内容,并为中国建立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加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大量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负担问题正困扰着当今社会,为此,人社部于2016年发布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制度,确定先在15个城市中进行长护险的试点。其中,广州和上海均是我国超一线城市,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高,养老服务基础条件完善的特点。2017年,广州和上海根据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继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实行办法。本文将对广州和上海的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进行比较,研究当前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备受瞩目,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不少都面临着"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困境。好在山东省聊城市将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延伸,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化解难题,努力填补医保与养老间的政策空白。政策可以在家接受医疗护理有一组看上去很惊人的数据:日前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老年人的长期健康护理逐渐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已迫在眉睫。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从长远来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应从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的近期模式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远期模式。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的冲击,家庭结构与功能的转变,代际间居住形态的转变导致独居老人比例增加,曾经承担主要护理工作的女性家庭成员的劳动力参与率不断上升等等一系列因素,都表明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仅靠家庭是无力承担起这个沉重的负担的。荷兰、德国、日本、韩国等相继引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希望通过社会互助的理论,藉由大数法则,使得有着护理需求的老年人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本文研究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给付等级和给付项目,这是长期护理保险给付制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使长期护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体系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次调查,我们以开封市某单位退休职工为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等各种方法,深度分析被调查对象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程度和购买意愿.文章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对某单位退休职工的适用性,调查发现,这些退休职工有着不尽相同的养老需求,这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具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加强长期护理保险的顶层设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强 《东方企业文化》2013,(23):228-229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计算出我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和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然后借鉴联合国老年人口预测数据和德国护理给付标准估算出我国失能老人护理费用精算现值。结果表明:三种护理模式(家庭护理、半机构护理和完全机构护理)的护理费用精算现值分别是12349.7亿元、26522.7亿元和39987.7亿元。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是鼓励失能老人在家接受护理;三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的配套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李丽 《西部财会》2022,(11):65-68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日益迫切。选取我国广州、南通、成都、湘潭为研究对象,对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比较试点地区的现行政策,分析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存在的不足,并借鉴试点城市经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优化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总会计师》2013,(6):14-14
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7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央行在报告明确,2013年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市场化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和破产制度。将积极研究制定"存款保险条例"、"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等金融法规。  相似文献   

14.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以存款为标的物的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存款安全和稳定银行信用。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来,至2003年,全球已有74个国家相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目前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是否建立的问题上,各界人士有着广泛的讨论。目前,支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学者占据多数。而我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没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早在98年左右,当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的倒闭,以及后来海南发展银行停止运营这些事件的发生,就使得央行加快了对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建立的研究.直至今日,时隔七年之外,央行助理刘士余才在200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上说:"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和证券投资补偿机制."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渐浮出于水面.对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反复仔细斟酌,是因为其会来一些负面的效应.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监管问题是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医保制度的保障程度有限,参保人员仍然觉得大病之后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会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是否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如何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一直是业内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一方面是基于我国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的不尽人意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的相对低下,另一方面也由于国际上普遍认为作为"金融安全网"重要一环的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尚未真正得以建立,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央行和专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职责的银监会均已成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开放,国内对于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本文在他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建设经验和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及政策探索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构想、存款保险制度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及引发的政策思考以及现实思考及误区解读三方面展开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9.
阮驰远 《会计之友》2008,(33):75-77
中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很大的隐患.仅2008年,就发生了1月份的南方雪灾和"5·12"举世震惊的大地震.但目前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中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我国应该如何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尽可能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的财产风险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大萧条反思的产物——存款保险制度曾大受肯定,广为采纳。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给予其无情一击,一时间质疑之声、捍卫之辩往来交织,充斥报端、杂志首页及电视节目,好不热闹。争吵过后,存款保险制度仍是主流。存款保险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本期文章为您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