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甲  CFP 《中关村》2009,(10):106-108
赤脚走在乡路上的年华,回想起来仿佛还在昨天。不论我插队那时的村夫村妇。还是今已白发皤然的老师,他们在青春年华中也有的憧憬和奋斗以及前人的奋斗,都在记忆中激荡交融。我曾想,最牵动几代人情思和奋斗的东西是什么?世世代代,我们都崇信:天下财富均源于实物生产,以及由此形成的良知良能。  相似文献   

2.
《“高考”在美国》是一本好书。读者不要误以为这又是一本宣传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那类无耻的准汉奸读物,该书实事求是地介绍了作者对美国“高考”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基本是有优点说优点,有问题说问题。当然我认为,美国的优点不见得搬到中国也是优点,美国的问题不见得对于中国也是问题。此书启发我们的不一定是如何向培养殖民主义精英的美国亦步亦趋地学习他们的“高考”,倒是可以由美国这面镜子,来进一步反思咱们中国高考的误区和弊端。我近年来在此问题上花费了若干脑筋,参与了许多阳谋和暗算,但结果却不甚满意。或许是高考这个话题过于伟大,妄图一言以蔽之非常困难,所以我还是立足于自己的本行,只从语文的角度说上几句闲话,或可千虑一得。现在的高考语文试卷是150分满分。分为“客现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题”部分全部是选择题,由电脑判卷——不是“阅卷”。其实,这类题一点不“客现”。试想,由那畜生不如的电脑来一刀切地判  相似文献   

3.
“渠道霸权”时代的终结——兼论未来传媒竞争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国明 《中关村》2005,(1):115-115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曾经经历过何等“美好”的时代啊:只要我们拥有一个传播渠道(无论是一个频道、频率还是一张报纸或者一本杂志等),我们就几乎拥有了阿拉丁神灯似的的魅力——要社会效果有社会效果,要经济回报有经济回报。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时的一切都那么地轻松和简单。只可惜  相似文献   

4.
《企业》     
九十年代初期用电脑的人或许对3M有一点印象,那时进口软盘好像就有一个牌子叫3M的,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对3M的交通产品并不太了解,其实随着ITS的发展和对安全的重视,3M的智能交通产品也越来越被我们了解。在智能交通的有些产品类别中。3M如同她在其他行业一样,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也许某天,3M智能交通产品也会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5.
杨速炎  CFP 《中关村》2009,(7):88-90
随着又一年高考的日益临近,“高中生”与“高考”这两大名词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4月初,重庆市招生办人士透露了这样一个消息: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临近高考,单重庆一个地区竟然就有上万名考生放弃了高考的权利。那么放眼全国,又会有多少类似的弃考考生?在这其中,又是什么原因令这些高中生们在“鱼跃龙门”的最后一刻放弃了机会?  相似文献   

6.
孙为民 《中关村》2014,(5):89-89
怎样从一家零售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过度?从2010年到2013年,苏宁一直都在为战略转型而努力。最初我们是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都做,同时进行消费者拦截。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把消费者分成两种渠道的概念不靠谱。所以,我们在2013年3月融合了采购,6月又融合了架构。并在2013年三季度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宣布开放。  相似文献   

7.
文迅 《中关村》2012,(8):83-83
记者:每年的高考、中考,都揪着考生的家长的心,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倡导素质教育,可是家长仍然把学生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今年海淀中考唯一英语满分获得者是您的学生。李洋:今年考海淀英语满分的这个学生名字叫冷宇,从初一入学,在我校就读三年,作为班主任,我对他非常了解,从个人情况看,孩子并不属于很聪明的类型的,但有一些优点:勤奋、踏实,学习能跟着老师走,老师的要求他都能非常认真地去完成。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08,(11):12-12
“苦海学涯十八载,换得一头白”。在校读书参加过36个开学典礼,全然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日前,听了俞敏洪先生在北大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产生强烈的震撼!俞先生对莘莘学子们坦诚直白的“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道出做人的道理——理想照亮前程,良心规范行动。俞敏洪有“穿越地平线的渴望”,鼓舞他克服一切困难,不断进取。高考两次“名落孙山”不气馁,“事不过三”,终于在第三年考取了北大。俞敏洪当年在毕业典礼上有一段话:“大家都获得了优异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  相似文献   

9.
对话     
《信息产业报道》2006,(5):39-39
《市场圈》:在中国,新华美通如何开拓市场,延展业务范围?新华美通:国内的客户越来越多,大概已经占到总量的60%。中小企业和机构是新华美通的主要客户,但有些对我们并不了解,所以要不断提高市场教育的幅度。一方面是推广自身的服务,另一方面倾听市场的需求和反馈。我们也会研究哪些行业是可以进入,汽车也好,IT也好,找到潜力最大的行业,研究如何帮助他们推广产品、形象、股票。要确保客户,媒体合作伙伴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俞敏洪 《中关村》2008,(11):107-108
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  相似文献   

11.
毛志成 《中关村》2012,(9):104-104
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渐渐流行起了“改造”一词。不过那时,最强调的“改造”都带有狭义的因素。除了使用率最高的“思想改造”之外,余下的各种改造大都侧重于局部领域的改造。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宋春华 《中关村》2012,(8):41-41
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终展现的是文化,文化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所以我想,世界城市一定是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我希望我们北京,要坚守文化底线。文化底线就是你要有特质,这是你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城门记忆     
张颐武 《中关村》2012,(1):100-100
北京的城门曾经是北京的象征。我小时候住在宣武门外的教佳胡同,但宣武门并没有在我记忆里留下什么痕迹,我印象深刻的是西直门。当时父母几乎每天都带着我从城里到现在的民族学院上幼儿园,途中要在西直门换32路汽车。那时的西直门外还是有许多苍天大树的郊区,那座宏伟壮观的城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从它下面穿过的体验让我直到今天还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14.
俞敏洪 《中关村》2014,(5):107-107
新东方就是一帮卑微的人实现的一个伟大的梦想。在新东方,很少有“官二代”和“富二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草根出身起,我们每个人都有席丝情怀,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来没有忘记过,有更高的山可以爬,更长的路可以走。我们一路走来。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些成功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但也不全部是凭我们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周其仁 《中关村》2011,(1):54-55
两个海平面组成的全球经济 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是非常复杂的,所谓非常复杂就是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每一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需要各种不同的看法之间互相交流,我就讲一个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6,(5):34-34
我们每年GDP平均增长94%。这在全球来说是没有的。不仅是这样,而且我们培养了新一代的人才。今天是风云榜,这里老、中、青三代都有,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我们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几大特点。第一,在建设时期什么是重点呢?是科技创新。第二,我们选的人才都是开放式人才,我们要跟国际接轨。第三,我们要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就必须有创新型人才;我们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做创新,使国家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因此我们收到这个奖也是应该的。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获得很多增长,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媒体机构通过各种形式挖掘人才、鼓励人才,这是我们祖国兴旺发达的一个表现。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业绩。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7.
漫游巴黎     
韩永飞 《中关村》2009,(7):97-98
巴黎是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常来的城市。那时我在法国的上市公司作高管,工资在法国总部发,人在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和法国游来游去,解决各地分公司的研发和市场难题。我花了该公司号称法国“比尔·盖茨”的董事长不少银子,也为他赚了不少金子。作为职业经理人和首席科学家我勉强还凑合,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他们公司写三十年历史时,已离开该公司的我也被强当滥竽了拿去充数。  相似文献   

18.
毛志成 《中关村》2012,(8):102-102
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对知识的强调,包括高考的恢复和对学历、职称的看重,形成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可贵风气。一时间。有一个词语也就流行起来,这个词语叫“知识爆炸”。必须承认,那是天大的好事,是对中国古代的愚昧和前时的“极左”式愚昧的大挣脱,也是使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一步。但是任何正当的、美好的事物,在发挥出“正效应”的同时,也注定会同步产生出“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沙磊 《中关村》2009,(8):98-101
他温和谦逊。他说自己是个笨人,就是老实写字,因为笨人不敢出格。他把自己多部著作当作日记,“本质上都是学习笔记。”。他谦虚地说。我和我的字一样,仍在路上,所以不敢说有什么代表作。他谨记恩师欧阳中石先生的话:“社会每时每刻都在给每个人打分,它是公平的。历史也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20.
我辈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学会读语录的,那时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说法。不是吹牛,年轻时脑子好用,一部“小红书”,几乎倒背如流。后来被“专政”了,在“牛棚”里接受改造,每当用餐前,都要像教徒做祷告一般,叽里咕噜地背上几条,方准用膳。不过那叽里咕噜的声音,语焉不详,往往是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大相径庭。比如说,嘴上发声“万岁万岁万万岁”,心里想的竟然是“无罪无罪真的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