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得以正常运转,研究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效率,以期为今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法,系统分析了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并选用能值投入率、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4项指标评价能值效率。[结果]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波动不大,不可辅助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更新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比重较高,在可更新能值中,劳动力能值占比为9963%。能值产出中,畜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渔业和种植业。2013—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逐年递减,环境负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值自给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递增。[结论]该阶段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但对环境的利用程度较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今后应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评价1990—2006年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及可持续性能状况。研究方法:能值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1)提出基于能值的"粮经比",衡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程度,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基于能值的"粮经比"已由72∶28调整为48∶52;(2)不断增长的工业辅助能投入(电力、燃料、机械、农药、化肥)未能提高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却在持续增加系统的环境负载率;(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系统内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能值产出结构趋于平衡、合理,系统的自稳定性逐渐增强;(4)系统的可持续性能很弱,且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徐州耕地生态经济系统产出率和可持续性能不高,应实现由"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徐州为研究对象,在2002-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流计算的基础上建立能值指标体系,分析系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近几年系统净能值产出率远大于1,说明生产效率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环境负荷率一直在较高水平波动,最大时为江苏省的3倍,说明系统高强度的能值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能值/货币比率的下降、以及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用量不断上升,进一步证明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4.
能值分析是指通过能值相关理论及原理的分析得出一系列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体系,借此可深入分析系统的环境容纳能力、能值效率、生态经济效益,系统结构功能特征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更好的发展农村解决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国内农村生态系统能值发展状况,研究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针对国内农业生态经济进步的现状客观评价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农业生态发展迅速,但就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方面,在资料收集、理论不足等方面依然需要改进。并提出严控人口数量、科学开发后续土地资源、改善土地运用构成、增强可更新环境资源运用效率等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于社会经济的全方位进步及农业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5.
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度量方法很难有效地解决环境和资源在经济体系中的价值问题,现尝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在对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按照能值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借鉴已有的能值分析指标,阐述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包括能值投入分析指标,能值产出分析指标,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基本能值指标体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值指数,为林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测度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的时空格局,为理解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过程规律及响应机制,优化沈阳市耕地利用模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能值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减少17.53%,能值输出增加89.19%。(2)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生产率(EPR)和能值产出率(EYR)分别增加129.40%、140.76%,各行政区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南高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环境负载率(ELR)呈“M”型波动增长,总体增加48.69%,北高南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环境经济效率(EE)呈“W”型变化,总体下降15.38%,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论:2000—2019年,沈阳市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水平得到提高,自西北向东南先下降后上升的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应重点关注水稻种植对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的影响,合理调适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促进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科学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值理论的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1996 ~ 2008年投入产出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农业系统对化肥、农药等工业辅助能投入依赖愈来愈强,对劳动力、种子、有机肥等可更新辅助能的投入逐渐减少;农业投入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系统生产效率呈降低趋势,环境负载率的不断上升加大了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对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大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从耕地生产性、耕地稳定性、耕地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接受性五方面构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并分析黑龙江省2005~2009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客观地评价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以1996~2005年南岳区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南岳区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耕地补充潜力,最后提出了南岳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耕地资源在数量、质量两方面的历年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该省耕地资源存在的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的原因和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展有机农业,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耕地利用方面长期只注重数量的保护,而忽视质量的提高,长期施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农用生产资料。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发展秀机农业可以实现用地和养地的结合,而且我国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具有许多优势;对发展有机农业,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耕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能值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湖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从农业机械集约度、化肥集约度、农药集约度、农膜集约度和劳动力集约度等5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湖南省2003~2012年间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看,2003~2012年,湖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呈增长趋势,10年间耕地利用集约度共上升了0.252 8,其中生产要素集约度共增加了0.230 2,而复种指数增加了0.018 4。从各要素看,2003~2012年湖南省的农业机械、农药、农膜、化肥集约度都呈增长趋势,研究期间农药集约度增加了0.035×10~(13)sej/hm~2;化肥增加了3.111×10~(13)sej/hm~2;农膜增长了0.01×10~(13)sej/hm~2。而劳动集约度呈下降趋势;复种指数在研究时间段内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利用集约度在生产要素集约度和复种指数的综合作用下不断上升;从区域差异看,长株潭城市群和环洞庭湖区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因为该区域有比较优越的地理经济区位。而化肥、机械、劳动力投入水平都比较低的山地丘陵地区,工业辅助能集约度要低于劳动集约度,耕地利用集约度低。并结合分析结果和湖南省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以粮食大省——河南省为样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包含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持续状态等4个准则层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协调度评价模型等方法对1994~2012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时间序列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为河南省粮食安全和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94~2012年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3年下降。(2)耕地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持续状态呈增长态势。但耕地持续状态增长较为波动。(3)河南省耕地利用协调度比较协调,总体处于平稳波动状态,1994~2002年耕地利用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2002~2012年呈波动下降趋势。(4)1994~2012年河南省各地级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河南省西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PCA的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用地弹性是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方法]文章以山东省龙口市为研究区,引入建设用地弹性系数,构建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因素、19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客观评价2004—2015年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与变化。[结果] 2004—2015年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相对最高值; 2004—2015年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可持续水平持续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过程波动较大;人口变化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消耗的不协调以及耕地环境污染可能成为目前龙口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高村庄用地集约度;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减少耕地资源的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该文构建了包括指标体系、网络体系、评价 体系以及组织体系的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其中,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开放性可选择的监测指标的构成及其监 测周期;监测网络体系则由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和监测样点构成;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耕地生产性评价、 保护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环境健康性评价、等别变化评价。重点阐述了根据耕地等别 限制因素及限制系数划分耕地等别类型的方法、监测控制区划定的方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评价的评 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国近50年来,江西耕地资源的演变大致可分为递增期、稳定期、锐砬期、递减期和下滑期。江西耕地资源具有复种指数高、水田多、旱地少、类型多、分布广的特点。目前,江西耕地资源存在着4个方面的问题: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②质量下降,退化严重;③生产力低;④后备资源不足。为了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①加强法制教育;②调整用地结构;③强化养地措施;④改善农田条件;⑤提高耕  相似文献   

17.
基于耕地多功能的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保护补偿是耕地保护约束性政策的有力补充。文章基于耕地的多功能属性及不同功能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江苏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方法]该文首先从生产、生态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评价得到耕地多功能指数,然后通过当量因子法和替代法计算得到耕地外部性价值,再结合耕地多功能评价和耕地外部性价值,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数的比重分别作为权重,对耕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加权求和,并进一步修正得到江苏各市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结果]以201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基于耕地多功能评价的江苏省平均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为0.859 7万元/(hm2·年),其中补偿标准最高的地区为连云港市,为1.144 6万元/(hm2·年),最低的为无锡市,为0.520 3万元/(hm2·年)。[结论]研究得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兼顾耕地自身功能和价值,反映了耕地功能与补偿标准之间的联系,今后可从补偿资金供给、资金分配及利益调整机制等方面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8.
广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备耕地资源不仅不足,而且都分布在山上,研究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广西农业生产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