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着力构建的就业援助体系,已经逐步从市区延伸到郊县、农村。最新数据显示,在2005年上海约60万新增岗位中,非农就业者即“不以农业为工作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5.2万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化,上海市青浦地区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矛盾突出,就业难度加大。具体表现在: 1.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任务很艰巨。从1998年至2000年底,全区城镇国有、集体企业进入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累计达到5010人。通过培训、职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08,(6):48-48
天津市今年将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对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失业登记,核发就业失业证。 今年天津将着力推进城乡平等就业。外来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与城市人口一样,享受平等的就业服务。外地与天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失业后就可进行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4.
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两个就业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劳动力开始出现下岗失业等现象,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吗?实证研究发现,行业间城乡劳动力的关系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或是互补,或是替代.其中农林牧渔,批发和零售业,信息、计算机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即农村劳动力的进入会使得这些行业城镇劳动力的就业量下降.为使得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进程持续、和谐地推进,需要相关的政策扶持在这一进程中利益受损的城镇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的替代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城镇劳动力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替代性,并运用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不会对一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产生替代关系,相反,从动态看,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农民工还会促进其就业。农民工对二类劳动力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规模效应。至于总效应,则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替代效应大于规模效应,则总效应为负值,二类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减少;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则总效应为正值,二类市场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增加。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将对建设征地、土地储备或腾退等原农村地区劳动力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将探索就业管理制度一体化,帮助城乡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7.
对南汇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涉及到提高农民增收,确保社会稳定的大事,应成为上海郊区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日趋突出 近年来,南汇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急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在于加强对转移农民就业前的培训。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其必然结果。在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转移中,农村劳动力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往往是把非正规化就业作为主要途径。而非正规就业自身的属性使得农民工在享受其带来的城市化文明“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立  赵亮 《农业经济》2023,(9):81-8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劳动力的支撑,在农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不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然而目前受传统历史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农村就业数量少、时间短、形式单一,农村相关政策保障不健全;加之社会对乡村的偏见和误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的意愿;高校学生对农村实习就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要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的策略,建立健全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体系;构建新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长效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当前农村劳动力质量低等问题。探索大学生农业基层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二者互惠、互促、互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2003,(2):25-26
党的十六大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期,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供给层面,农村劳动力的规模、结构和意愿显著变化.需求层面,全球化巨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就业红利减少的风险,城镇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可能导致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农村就业承载力和就业空间也迎来调整.综合人口增长和城镇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农村就业规模能够有效保障社会长期和谐发展,稳定提高经济水平。在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发展,为城镇协同建设指明方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关注度。结合实际情况,为新时期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提出了建议,通过合理有效的就业措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云南农村经济》2008,(2):101-10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城镇就业,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但已流人城镇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结构就业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进步,农产品需求量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为了追赶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加速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利用率。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回顾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历程、就业特点以及现有人口状况,分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主要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城镇化成本,增强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嘉兴市从2004年提出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确定了统一就业政策、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就业服务制度、统一用工管理、统一社保体系等“五个统一”的目标和工作措施。至2008年底,全市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3.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0多万人,转移就业22.9万人,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到18%,占社会从业比例7.2%。  相似文献   

19.
浅析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分化、转移及就业问题易文彬(一)新旧体制更替时期,农村劳动力分化和转移的主要过程及其类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渐分化、转移,就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其主要过程大致可以简...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我国将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