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辜的地价     
王炼利 《商界》2010,(5):46-48
究竟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带动了地价?实际上,房价飙升的最本质原因,不是政府也不是开发商,而是制度。  相似文献   

2.
钟林超 《华商》2012,(4):12-13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由此引出了房价“政策底”之说。有网友评论说,总理用了“远远”两个字意义重大,可见总理心里希望房价降幅不是降30%或40%。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房价高涨的原因以及房价高涨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房价高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房价一直备受关注,2011年伊始,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期达到控制房价的目的。但面对这些政策.各地除成交量明显萎缩之外,房价并未发生明显的松动。本文介绍了相关房地产政策,并对房价为何没有明显松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房价上涨迅速.国内的一些房价收入比远远超过国际上的正常水平,过高的房价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活质量。房子已经成了当下许多年轻人遥不可及的一个梦,为了住房普通的工薪阶层不但要拿出其全部积蓄,还要在以后的生活中背负着巨额的贷款、该文从目前这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房价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抑制房价继续飙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199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房价高涨的原因以及房价高涨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房价高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理财周刊》2003,(8):2-2
这几年,房价上涨的速度很快,以上海为例,3年中,房价平均涨幅少说也有40%,而房价翻番的比比皆是。在房价的上涨声中,房产投资肯定是开心的,房价上涨不仅证明了他们投资行为的正确性,也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在这几年中,让他们不高兴,也难,尤其是在灰头土脸的股市投资面前。  相似文献   

9.
《商界》2010,(7):20-20
房价降三成,难道就可得“广厦千万间”?调控房价时,我们就应当想到,房价降了后会怎样,并尽早拿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凌廷友 《中国物价》2023,(4):107-109
常用的房价收入比本质上是一个静态指标,没有考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此在静态房价收入比基础上,本文提出根据科学、客观、可测、可比和简明的设计原则,引入收入增长率这一动态因素,界定动态房价收入比指标的确切含义,推导出动态房价收入比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对不同收入增长率与不同静态房价收入比组合下的动态房价收入比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建议在分析房地产价格问题时,还应该结合动态房价收入比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流行这样一句话:“是丈母娘抬高了中国的房价。”的确,在过去几年房价呈翻番的姿态一直增长,多次打破我们的房价承受底线。但当我们真正研究最近一年的房价时,发现房价并没有再大幅的增长。再细心一点我们将发现,房价其实在以名义价格增长,而实际是变着方式在降价。比如买房赠送面积或以入户花园算半面积等方式在实际降价着。这房价将以什么形式变化下去,有待我们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聂学锋 《价格月刊》2005,(11):41-42
面对当前不断攀升的房价,很多群众望房兴叹,买了房的一些群众也是负债累累。为了稳定房价,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平抑房价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然而,社会上对于中央平抑房价的措施有各种各样的议论,笔者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城市的房价节节攀高,大城市如此,中等城市也如此,原房价已趋稳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大幅反弹,可谓涨声一片!房价水平大大超出了老百姓的实际购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房市政策松绑虽有助于防范行业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但也存在进一步强化房价创新抑制效应的可能。考虑到房价对创新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上尚且存在争论,基于循证实践和组态视域,通过构建竞争性假设,采用元分析和定性比较研究方法,对国内外50篇房价影响创新文献的684个效应值进行再统计检验。研究发现:房价对创新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且房价与创新的衡量方式、样本时空维度、估计方法以及期刊和文献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作用的异质性来源。进一步,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于房价高水位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低水位地区的房价与科技创新呈正向关联;与中小型企业形成对照,房价上涨反而促进了大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相比一般产业,房价对高技术企业的负向影响更为强烈。此外,组态结果形成了房价促进后发地区创新和抑制非国有企业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黄世宽 《现代商业》2007,(17):10-11
当前的房价普遍已经很高,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一些人为了发泄不满,总是从感情的角度去批判开发商,这无助于了解房价的决定因素,也不可能降低房价。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找出了。影响房价的诸多因素以及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找出了决定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因素——供求关系,并且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盛松成  刘斌 《财贸经济》2007,(8):109-114
本文通过国际和国内房地产发展史的深入对比分析,指出需求是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房价变化互为因果,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的房价长期变化趋势必然是向上的;但必须防止短期内房价的大幅上涨,以避免房价的大起大落,为此应将需求作为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房价为何不断上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毅 《中国物价》2004,(10):12-14
近年来住房价格一路攀升,引起了人们议论纷纷,也引起了人们对房价涨升的合理性质疑。其实从长期看,房价肯定是要持续上升的,这是由住房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只不过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一些特殊国情原因加快了房价的这种上升。下面就从供求两个方面,分析住房产品特性和我国特殊国情两者是如何引起房价持续涨升的。  相似文献   

18.
《商界》2013,(11):24-25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表示,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严重,并为中国主要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表示担忧。而另一位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则认为,北京的房价不会出现大规模下跌。虽然国内很多人都期待着中国房价的下跌,但是如果中国房价真的下跌了,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房价上涨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引发了政府对房价调控的思考。以往对于房价调控的措施问题研究比较多,但是很少研究调控目标问题。本文从房地产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出发,谈谈对房价调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炒房团的投资购房行为引起了房价非规范的飙升,为保护城市居民购房利益,政府必须出台宏观政策调控房价至合理水平。因此,确定房价水平合理性的评价方法尤为关键。结合我国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分布情况,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应用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结构视角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同时以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大城市为例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