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发展不协调已经成为影响贵州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贵州省第三产业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产出低、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重低的现状,本文对第三产业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行探讨,并从内部动力模式、保障模式、区域联动模式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基于湖南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既有利于专业分工的深化和服务业发展,又能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长期内对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影响却比较小;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考察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就业弹性,利用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广东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得出广东省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近年来广东省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长缓慢,就业比重变化不大,因此广东省应该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就业结构与外资的Geweke因果关系分解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Geweke因果关系分解检验和协整理论,研究了1983-2006年间我国就业结构变动与实际利用外资间的长期和即时因果关系,以及外资对各产业内部就业比重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外资对我国就业结构变动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而就业结构变动对外资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外资对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存在负向影响,对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则具有正向影响;此外,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动和外资闻存在即时因果关系,二者的变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管理制的进一步推行,汇率的波动将会越来越不确定,其对我国就业结构究竟有多大利弊,学术界对此见仁见智。本文在论述了汇率波动对就业影响的原理后,采用协整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与第二产业就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济南城乡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文章选取地区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城乡工农业产值比、城乡消费水平比等20个指标构建了经济协调状态、经济协调动力和经济协调保障指标评价体系,经过评测,得出济南的城乡协调发展状况尚处于初级水平的结论,并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交通网落的通达度都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商》2015,(2):264-265
文章通过对南京市1986年至2011年的经济数据及就业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南京市的经济增长与其就业情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三产业是未来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南京市政府应该通过调整投资方向等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与就业同步发展;南京市的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升级,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克莎 《财贸经济》2000,(11):30-34
四、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一 )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的关系第三产业的高效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产出比重和就业比重的持续上升 ;二是第三产业在大量增加就业人数的条件下保持劳动生产率的稳定增长 ;三是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服务业出口的迅速增长和出口结构的优化。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 ,指的是在第三产业结构中 ,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下降 ,新兴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相应地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比重下降 ,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同时 ,中介服务机构增多 ,服务…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2):264-265
本文主要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阐述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经济增长影响二产比重的单向因果关系,三产比重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河北省经济的增长都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长期来看,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意义较大;在短期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对当期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滞后一期的三产比重变化对当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说明三产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11.
彭丰  杜洋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31-33
以1980-2009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化率、就业人员比例、固定资产投资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为研究对象,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出就业人员的增加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直接产出效应,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排列在第二位,人均GDP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从长期看来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最后提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西北五省1984-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城市化、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明:城市化、产业结构是影响城乡收入的重要因素;西北五省二产、三产占GDP的比重增加会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西北五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应加快西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大力促进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有效缩小西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80—2009年江苏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和检验出口贸易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出口贸易对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动的影响比较显著;出口贸易额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有利于江苏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却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1991-201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对新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增加促进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些变量与第三产业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疆第三产业比重对新疆出口额有正向影响,且是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财政资源分配不合理,技术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机会不平等,导致了黑龙江省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许多不协调、不和协的地方。黑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是:规范科学发展体制,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农业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农村工业和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及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发展趋势并不完全同步。进而对数据做回归分析,发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城乡协调的。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京津冀城市群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阶段呈现出第一产业呈低产值高就业、第二产业呈现高产值低就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基本吻合的特征。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未来演化方向进行展望,得出结论:第一产业比重将继续下降,但其基础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二产业结构短期内将得到扩张,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VAR模型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受到自身影响还受到金融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冲击。金融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较小。为此,提出通过不断协调城乡金融发展、加大农村金融支持、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以及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9.
黄勇进 《北方经贸》2008,(3):134-135
结合江西省近二十多年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与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江西省第一产业的GDP比重与就业比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第二产业的GDP比重与就业比重呈弱相关,第三产业的GDP比重与就业比重同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现状,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本文对我国近3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影响因素贡献度的动态演变进行描述和量化分析,建立了基于1990-2018年我国分省数据的面板模型,对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因素进行识别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走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走势的变化主要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农村就业中非农就业的比重、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比值是决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拐点已经基本到来,未来将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基于此,应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就业中非农就业的比重、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比值等方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