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时,关键要看其是否挤出了国内投资。本文在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挤进和挤出效应之后,根据1993-2004年间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分析表明,在最近10年中,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挤出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2.
国债是政府快速足额筹集资金的一条有效途径,由于其具有宏观调控等多项经济职能,近二十多年来,各国包括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面对国债规模是否过大这个辩题,我们可以从国债规模对经济的“挤出”、货币供给、总供给、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对财政风险的效应予以分析。鉴于国债规模对各种经济现象的效应非同向,必须抓住重点,从整体上把握其相互作用后的综合效应,来提出收缩或扩张国债发行规模。就我国现状来说,从财政收支角度看:国债规模偏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国债应债能力有余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今后若干年内,只要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无较大变化,则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同时调整税收结构、优化国债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秋萍 《商场现代化》2007,(28):260-261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做出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但随着国债的大规模增发,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不利因素,国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增发国债投资对经济的正面及负面效应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国债投资的可持续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余泳泽  李启航 《财贸经济》2019,40(1):128-143
本文主要关注城市房价对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个体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重点分析城市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与"倒逼效应"。利用230个地级市数据和微观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别检验了房价对城市整体以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这种抑制效应主要来自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资金的"挤占效应"和"资源错配效应"。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工业企业的"筛选效应",使房价快速增长城市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会较高。如果对留存企业的"倒逼效应"难以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效率损失时,房价快速上涨累积形成的高房价与工业企业生产率之间会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服务业企业的"锁定效应"与生产率的"侵蚀效应",使房价快速上涨及高房价城市中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但城市整体生产率水平较低。稳健性分析也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张慧 《北方经贸》2008,(4):66-67
我国近几年一直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逐年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挤出效应"的现象。因此,对于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存在"挤出效应",成为经济学者争论的话题。因此,有必要对它的适用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几年一直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逐年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挤出效应”的现象。因此,对于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存在“挤出效应”,成为经济学者争论的话题。因此,有必要对它的适用性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债,也称公债,它是政府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内、外筹集财政资金所形成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以国家(政府)作为国债的债务人,由中央财政承担还本付息的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运行的三大功能。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扩大国债发行额度,这是近几年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之一。 由于国债具有偿还性,因此就有个举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它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居民的应债能力;二是国家的偿债能力;三是国债的使用效益。对此予以考察分析,正确…  相似文献   

8.
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入手 ,论述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根据挤出效应的程度大小对虚拟经济进行了阶段划分 ,对当前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阶段和挤出效应大小作出了定性判断 ,并针对当前较为盛行的资产委托理财业务 ,对证券市场发展和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改革旧有的国债管理制,顺应国际潮流实施余额管理制已是大势所趋。余额管理制的实施对我国的国债市场、金融市场及财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燕 《北方经贸》2001,(3):41-43
国债是一种金融产品,具有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特征。从国债与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国债的金融效应,并就当前我国国债难以发挥其金融效应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对什么是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给予定义,然后从经济负担、经济效应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提出:①只要政治稳定,民众对政府保持信任与信心,则国债余额大也没有问题.但同时要考虑我国各类隐性的和或有债务规模.②未来几年仍要保持一定规模的长期国债,但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与调整是必要的,其作用方法与手段应有所变化.③开放新的投资领域,激活民间投资,建立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的影响:挤入还是挤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国内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这表现在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上。本文利用Fry(1995)的模型对1990年至2004年FDI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FDI对我国国内投资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在东部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在中部不同省份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或效应不确定、不明显;在西部部分省份存在挤出效应,多数省份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商贸流通业FDI效应研究相对薄弱的背景下,文章以一般性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理论框架为基石,并结合零售产业特质,提出了关于我国零售产业FDI行业内效应的四个理论假说,进而采用1999-2010年我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对假说进行了经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零售产业FDI行业内效应在我国区域之间呈现了明显的异质性,"溢出"与"挤出"并存,且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规律性;(2)高"质"的FDI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显著于依靠FDI"量"的集聚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且"适量"的FDI参与程度是"溢出"效应产生的重要前提;(3)FDI规制政策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竞争环境变化等对本土零售企业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文中提出的四个假说均被证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政府支出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经费支出,利用非线性有效消费函数建立了消费效用最优模型,分析政府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政府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而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不显著;在长期内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引致效应,但在短期内产生的引致效应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对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发现两条内在机制:其一,若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中对发达国家技术存在依存关系,垂直专业化过程会"挤出"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水平,并把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锁定在技术低端的生产性部门,弱化了自主创新能力;其二,基于生产技术的偏向性,发展中国家也会将人力资本用于生产环节而不是创新环节,从而研发部门人力资本不足,表现出技术进步迟滞现象。基于反事实的论证结果表明,如果选择参与国际分工的人力资本与垂直专业化不同环节相匹配,则垂直专业化可以引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继续深化过程中对初始人力资本适配性选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该省国内投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安徽省来说,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即FDI在安徽省对国内投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大小为3.51,有利地促进了安徽省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徽省应将招商引资做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吸收和利用外资特别是FDI,以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本土经理人”是指担任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经理及重要部门经理的中国本土人士。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本土经理人在跨国公司中困种种不适.无法继续工作下去而被动离开或主动离开的行为。这种行为在跨国公司中屡屡发生。我们大致将这类行为区分为解职、被动辞职和主动辞职这三种类型。前两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跨国公司对本土经理人的表现颇为不满之时。本土经理人离任之后.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空降而至的外籍经理人。第三种情况指的是本土经理人感到自己在原公司的境遇和状态不尽理想或难适应.他们就会主动放弃自己的职位而另寻出路。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老年人口的经济状况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据研究,老年人口的就医经济压力普遍存在。不同生活状况和不同年龄层面的老年人的就医负担存在差异。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应当更多关注不同类型老年人口的医疗负担,实现差异化和普惠化宗旨,真正缓解老年人口的看病难、看病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