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别于传统安全研究的思考方式,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于国际安全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和其他学科研究相互关联问题领域的基础之上。作者着重分析了各类国际安全研究必然涉及的、且能对传统安全研究与非传统安全研究做出区分的五个基本问题,并从不同研究视角对国际安全研究做了时间上的排序分析。在分析了国际安全研究领域中安全的指涉对象、安全问题驱动的内/外维度、安全的领域、安全政治的观点和安全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这五个基本问题后,作者论述了大国政治、技术发展、关键事件、学术争论和制度化这五种驱动力对国际安全研究的关键作用,并探究了这些因素何时以及如何在传统安全研究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分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理论冲击与困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 ,从安全主体、安全目标、安全威胁和安全手段四个方面对传统安全理论提出了挑战。然而 ,每个层面的冲击又都一定程度地带来了新的理论困惑。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并未从根本上否定传统国家安全理论的解释力 ,尽管非传统安全威胁不尊重国家主权和边界 ,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却必须以尊重国家主权和边界为前提。因此 ,非传统安全问题必须与传统安全问题协调解决 ,国际安全研究应该强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  相似文献   

3.
非传统安全维护的“边界”、“语境”与“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传统安全为安全理论研究的拓展提供了新的视域。如何突破传统的主客观二维度安全界定,探究“主体间”维度的安全新理解,对认识非传统安全的边界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在对安全重新界定的基础上,比较了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在诸多方面的异同,确定了非传统安全的基本定义与边界,考察了“全球安全”、“共同安全”、“协商合作安全”以及“霸权安全”等不同形式的非传统安全维护的国际语境,提出了致力于“和谐世界”目标的非传统安全维护的“和合主义”理论范式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非传统安全”这一概念的分析 ,指出流行的“非传统安全”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问题 ,继而以“现代性”为分析单元剖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困境 ,并浅析了中国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梳理安全治理理论的缘起与演进,作者强调了安全治理概念的形成体现了安全从传统转向非传统、安全维护从管治转向治理的新趋势以及全球治理理论运用于各国实践的新趋向。从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角度,作者还分析了安全治理的能力特性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并通过对安全治理的不同模式(欧洲模式、拉美模式以及东盟模式)的逐一比较,进而考察了非传统的安全观念、思维模式及实践经验在不同区域的差异。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作者对国家利益、安全内涵、安全指数以及对安全的维护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认识上的提升与拓展,强调作为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新范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即超越国家中心主义的认识论并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治理的模式不仅是当代国际安全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模式,也是中国非传统安全治理模式与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一种可借鉴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6.
新春开篇,本期的专题选了“全球化视野下的非传统安全”。这个问题在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圈里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但在一般读者心目中,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非安全化——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 90年代之后 ,国际关系变化导致了安全观念的变化 ,出现了安全议程应该宽泛还是窄小的争论。这一交织在被称为“第三浪”国际理论大辩论中的争论 ,使得建构主义安全研究异彩大放 ,形成了巴瑞·布赞、奥利·维夫领军的欧洲建构主义安全研究即哥本哈根学派和以卡赞斯坦为代表的美国建构主义安全研究。而哥本哈根学派由于提出安全复合体理论和非安全化理论 ,成为西方安全研究领域最为显赫的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安全不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政治而已。他们提供了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 ,以便理解谁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实施安全化。他们的方法兼容了传统主义者的议程。在今天的世界里 ,地区复合安全理论存留下来也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信任机制: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领域,国际关系学科对信任的研究起步于冷战结束后。不同学科对信任的界定不同。作者试图借鉴社会心理学的信任理论,结合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建构一个理论框架:对信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建立和维护做出规定,并以此为理论支撑,分析信任机制与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安全概念的基础上 ,通过对安全与人的生存状态的相关性揭示 ,提出了“广义安全观” ,并以全球伦理的维度 ,对广义安全的研究模型、伦理向度及其安全理论范式做了新的探索 ,试图为非传统安全战略的价值定位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90年代之后 ,国际关系变化导致了安全观念的变化 ,出现了安全议程应该宽泛还是窄小的争论。这一交织在被称为“第三浪”国际理论大辩论中的争论 ,使得建构主义安全研究异彩大放 ,形成了巴瑞·布赞、奥利·维夫领军的欧洲建构主义安全研究即哥本哈根学派和以卡赞斯坦为代表的美国建构主义安全研究。而哥本哈根学派由于提出安全复合体理论和非安全化理论 ,成为西方安全研究领域最为显赫的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安全不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政治而已。他们提供了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 ,以便理解谁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能够实施安全化。他们的方法兼容了传统主义者的议程。在今天的世界里 ,地区复合安全理论存留下来也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过去十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对西方理论的引进和评介出现了一个高潮。中国学界对西方理论日益熟悉,自身的理论意识也不断增强。但是,西方理论的大规模导入并没有相应刺激中国学者产生丰硕的理论成果,自身理论的贫乏在中国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究其原因,中国学者热衷对西方理论进行琐碎考据,进而产生了对西方理论的严重依赖性,缺乏对具体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学术氛围。作者结合《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一书所反映出来的过去十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分析上述现象,并尝试提出改进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对学生群体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在中国国家安全建构中,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互相交织并重,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依然严峻。经济安全与国家内部产生的安全威胁构成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内部因素。中国与美国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话语分析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后结构主义和女性主义、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批判安全研究、人的安全和后殖民主义安全研究等非传统安全研究的主要路径入手,作者分析了安全研究的指涉对象,认为不将指涉对象在个人和集体间进行二分法式的先验选择,而是将之视为包含个人和集体组织的统一体,如此则可以在非传统安全研究内部实现卓有成效的交流。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国家行为体在安全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特殊地位。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话语分析中,基本话语可以通过文本解读来确认,其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分析视角,许多不同的身份和政策在此视角下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并且根据它们可以找到争论分歧的关键点。对安全的分析至少有两种方法,即文本解读法和从文本中辨认话语的话语识别法。将安全作为一个话语(这一话语的指涉对象包括个人和集体)进行分析是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前沿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对学生群体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在中国国家安全建构中,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互相交织并重,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依然严峻。经济安全与国家内部产生的安全威胁构成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内部因素。中国与美国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非传统安全问题,作为区域发展与国家安全研究的新领域,其重要性伴随国际形势发展与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008年度以国际金融危机、索马里海盗事件等分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大事件为标志,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了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我们应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解读,分析国家安全战略在新形势下的未来走向,及时提出具体措施进行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16.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对和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新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理念。在全球化浪潮和非传统安全的推动下,新安全观应运而生。中国的新安全观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在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实践中,中国新安全观的内容应不断深化和丰富,而综合安全是当前的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共同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标,合作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开始关注环境安全问题,对环境安全的理解逐渐从片面转向全面。女性主义在这一背景下介入环境安全领域,从性别视角审视传统安全观和已有环境安全理论与实践,发现其隐含着的性别缺失,揭示深植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二元论根源。在解析传统安全领域性别问题的基础上,女性主义提出了整体主义的环境安全构想以及理想的国际环境安全图景。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开始关注环境安全问题,对环境安全的理解逐渐从片面转向全面。女性主义在这一背景下介入环境安全领域,从性别视角审视传统安全观和已有环境安全理论与实践,发现其隐含着的性别缺失,揭示深植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二元论根源。在解析传统安全领域性别问题的基础上,女性主义提出了整体主义的环境安全构想以及理想的国际环境安全图景。  相似文献   

19.
身份认同建构是一种动态社会过程,各类组织的利益内涵和边界在此过程中形成、明确或重构。作者以认同政治为视角归纳了当代基督宗教传教运动的全球政治效应。基督宗教以信仰为基,通过传教运动不断发展信徒、扩展组织并建立跨国网络,在此过程中持续改变或强化个人和集体认同,推动基督教继续向南移动,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同时西方基督教仍居世界基督教的中心地位。在传教进程中基督教组织成为全球公民社会重要主体,推动基督教从私人信仰走向公共宗教,同时通过深化次国家认同和超国家认同对民族认同形成挑战。其表现在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安全战略形成合流、推动认同整合和分裂而影响传统安全、在疾病防治等方面对非传统安全产生影响。基于此,基督教传教运动可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发起观念、组织和制度革新或革命,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革新或革命引信。  相似文献   

20.
绿色政治是 2 0世纪 6 0~ 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新政治运动 ,它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内容 ,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绿色政治的兴起对当代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模式、政治观念、政党结构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的产生背景 ,重点阐述了绿色政治学理论、环境安全理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并分析了其对当代政治的影响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