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宁海县委、县政府从宁海县的区位和资源禀赋实际出发,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农业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制订并实施了《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宁海县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2.
赵慧  武新力 《发展》2011,(12):73-74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中的贯彻,它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农业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本质是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传统农业则是一种“资源-农产品-废弃物”的单一线性发展模式,在过度追求农业生产总值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发挥政府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鸿  徐雯斐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23-125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提供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农业经济的是,它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三口镇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效的农业循环经济,目前已成为有较好投资环境、较强发展后劲的新兴乡镇。对此,文章从理论出发,结合三口镇的实际情况,探讨因地适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探讨与现实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广祖  张吉国 《山东经济》2005,21(4):122-125
本文探讨的是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在农业经济中应用。通过对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描述,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界定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含义,并给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和途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农业循环经济充分考虑了环境与发展的双重意义,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大农业型、生态恢复型和废弃物再利用型三种。由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重点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及其循环再利用,所以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应以废弃物再利用型模式为主,其中又以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秸秆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孙邦国 《乡镇经济》2009,25(9):35-38
文章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以建设生态市为主线,深刻剖析了六安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六安市情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措施,为六安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示范效应初显。自2003年投入建设以来,规划面积为13万亩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已开发近8万亩,累计投资近4亿元,其中投资5445万元完成基地相关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通过把畜牧业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联系起来,实行“种养加”一体化的生产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减少生产废弃物和污染。依据生态种群优势互补原理引进推广虾藻贝内循环综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发展新理念,为我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导。宁海县从自身的发展实践和现实基础出发,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宁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宁波面临着农业生产要素日显短缺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难度日益加大的双重制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从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现状、存在缺陷、立法的必要性等方面,阐明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法规的经验和不足,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模式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传统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行变革。换言之,即树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注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加大农业循环经济资金投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农业资源日益减少、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并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蓝色农业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要推进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者,这个新要求显得特别重要,它对指导我们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6,(8):126-126
当今世界有四大先进经济模式,即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这四大经济模式,代表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揭益寿教授在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加工、综合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发现的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将四大先进经济模式综合运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遵照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两大经济模式最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是发展经济的首选模式这一科学论断,揭益寿教授提出了绿色循环经济、绿色循环产业和绿色循环农业创新性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不但是理论的创新,而且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物质能源视角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玲 《改革与战略》2011,27(5):92-94
生物质能源的多种优势和政策扶持使其成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在生物质能源的视角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线,以能源结构优化拉动农业结构优化,以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带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淮河内涝地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模式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矛盾的战略切入点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临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运作模式,总结说明临泉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旨在为淮河内涝地区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明  展晓琳 《北方经济》2010,(16):76-77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农业资源的浪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我国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蒙阴循环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并为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宁海县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现实基础,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在农业领域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循环型农  相似文献   

20.
杨松茂 《特区经济》2005,(9):116-117
一、西安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分析从实践上讲,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探索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巴西的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典范而享誉全球,其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革新与垃圾循环回收项目、能源保护项目荣获国际大奖。日本的九州市从90年代初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构想。德国的埃尔兰根市曾连续25年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该市率先执行“21世纪议程”的有关决议,采取多种节地、节能、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