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论坛”在美丽的密云召开,青山碧水藏不住参会人员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的热情。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金融信息网主办的这次论坛,目的在于提高中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的理论与应用水平,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在论坛前后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参会的专家学者,他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都非常关注,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观点,带给记者许多新的理论冲击。  相似文献   

2.
金融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化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面对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压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金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深度密不可分。根据统计,金融业95%的创新来自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分析与设计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并进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使创新金融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金融创新需要依靠大量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并能把握金融业发展脉搏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既是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金融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内部改革和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抓住机遇,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是银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即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而金融创新能力将是这场金融战决胜的关键。本文回顾了金融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金融创新的模式选择,指出中国金融创新应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后WTO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时期结束,中国金融业与外国金融业在中国大陆的竞争全面展开。中国金融业要能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自主的、持久的金融创新。而在自主创新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产品的自主创新。本文试图对中国“入世”过渡时期结束后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6.
股份制改造使国有商业银行正经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历史性变革,也使中国金融业面临全新和富有挑战的发展局面。分析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探寻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就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国际国内金融业的发展经验及理论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几点思考,包括金融创新环境、金融创新人才意识、金融创新国际化道路,衍生金融市场进入、金融创新理念、经营管理模式及风险动态监控和评估等。  相似文献   

7.
一场山雨欲来的经济全球化暨金融全球化风暴,给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提出了完善金融功能、降低金融风险、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课题.事实上,国内金融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道路就是充分吸收国外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流程,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完善治理结构和实践金融创新的改革进程.加强业务创新能力是国内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金融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无异于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自主金融创新成为金融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金融业务创新带来深刻的变化,其中,统一标准成为金融行业服务规范化发展和建立金融服务创新体制的重要基础,标准化工作一直是金融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创新理论的首创——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引入“新组合”的活动。纵观世界金融发展史,金融创新贯穿于金融业发展的全过程,金融创新的结果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自身的繁荣。依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勾勒的创新内容基本框架,以及金融业的共论,农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区域金融创新再次成为国家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此背景及研究意义下,结合金融地理学和金融创新两个要素,采用经济基础、金融业总体情况和主要金融行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呈现出梯形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