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突出了内部评级法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各商业银行已纷纷开始了内部评级工程的建设。通过对A银行内部风险评级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距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还有差距。为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商业银行应在评级系统、基础数据、专业人才、管理体制等方面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内部评级体系逐步成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特别是2004年出台的<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IRB)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初步刻画了内部评级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明确了我国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虽然我国内外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协同发展机制,二者并没有实现有效的结合。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我们应创造良好的法律和市场环境,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和评级结果校验互补机制,通过银行与外部评级机构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梳理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变迁,分析美国信用评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背景因素,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尽快完善和发展信用类债券市场,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法治建设,优化信用评级业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新资本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实施,其主要创新-IRB法引起了国际银行业的高度关注。IRB法源于西方银行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大量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我们应充分认识借鉴IRB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意义,在认真分析我国银行业内部信用评级现状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IRB法的实质内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评级体系,并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7.
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及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猛,外部评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然而,由于对信用评级的认识偏差,我国在对外部评级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债券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借鉴国外在使用外部评级方面的先进经验,我国除应继续发挥外部评级的作用外,也应及时纠正对外部评级的不合理使用问题,减少对外部评级的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造成信用评级机构功能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或完善监管立法,加强对利益冲突的规制.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因此应通过改革收费机制、强化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重构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实现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1.
从信用评级机构服务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促进信用评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新的构想,以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更新内容;分析了其实施后将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四项应对建议:第一,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改善资本质量;第二,建立附属资本制度,拓宽其筹措渠道;第三,建立与完善外部评级体系;第四,规范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13.
发挥外部评级优势 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内地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内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同时外部信用评级的作用也开始发挥.外部信用评级的主要优势在于,评级的对象较宽泛、内容较全面,程序较严密,方法、等级划分较科学,占有的信息量较大,公正性、适用性较强,可以推动我国内地信贷市场面临具体问题的解决.目前外部信用评级优势难以发挥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内外部信用评级的差异造成应用上的困难、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不高等.因此,对使用外部信用评级产品在政策层面应做出明确规定,应加快信用评级业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目前面临如下问题: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社会对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认可度低,全国范围的、规范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缺乏,企业参与评级的意愿不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对信用评级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提升社会对外部信用评级的认知度;评级机构应切实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以共同促进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准备实施内部评级高级法的商业银行来说,积累损失数据,计算违约损失率,研究解决债项评级的方法已势在必行。对违约损失率的计算和债项评级方法进行研究的范围应包括:统一违约和损失的定义;选择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获得历史违约损失数据的途径;科学确定债项评级的方法;对债项评级结果的持续改进和维护。  相似文献   

16.
评级机构以高效、专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受美国依赖评级的金融监管(RDRs)影响,其评级业的发展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典型阶段。RDRs视角下评级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美国为纠正金融市场失灵而建立的RDRs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四种典型的无效率。该研究对我国的RDRs监管及国内评级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数据起步做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前期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的关键之年,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努力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的数据问题是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架构,明确数据标准,加快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顺利实施新资本协议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8.
如何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的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评级机构和评级业务的监管。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业一方面存在立法不完整、监管不明确、恶性竞争现象突出、评级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面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设需求、双评级制度的实施、行业内资产重组、政府的大力扶持等发展机遇。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立法方面、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评级机构、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中具有双重作用,发挥预警作用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从主权信用评级的历史演进看,标普等国际公司的主权信用评级的模式,次贷危机中主权风险的成因,以及希腊、芬兰等欧洲国家信用风险事件,蕴含着主权信用评级的基本因素和模式。结合以上因素,对信用评级的因素和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建立的主权评级模式对美国进行了分析,充分评估美国主权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