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历史的第一次,是一个新的开端:第一次100名青年矿工整装列队,让长城见证青春的风采:第一次100名青年矿工整装列队,在天安门广场向国旗宣誓;第一次100名青年矿工整装列队.在人民大会堂用点亮的矿灯开启发布仪式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潞安集团常村煤矿井下,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熟悉而又忙碌的身影,他穿梭在综采工作面端头端尾,行进在开掘巷道最前沿,活跃在矿工弟兄们中间,人们把他誉为矿工安全"守护神"。他就是坚持奋战在井下一线,常村矿掘进一队队长牛树林。  相似文献   

3.
典型软岩巷道合理支护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朱仙庄矿软岩巷道支护现状 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II3、II5采区主体巷道设计时,沿用一水平常用的架半圆拱形29#U型钢棚支护,棚后为水泥背板半封闭式腰帮背顶。支护等级较低,与采区的高地应力不相适应,难以长期维持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1970年12月,21岁的胡茂才怀着"建设武钢,报效祖国"的抱负,告别了亲人,从湖北通城县来到鄂东的武钢粮仓——程潮铁矿,当了一名矿工。他爱这沸腾的矿山,更爱这平凡的岗位。他常说:"我文化低,不会搞什么发明创造,只有为矿山多出点力气。"进矿26年来,他先后干过爆破工,当过机长,最后落脚到采矿工的岗位上。采矿工是矿山最苦最累最脏的工种,采场条件恶劣,岩壁上终年渗透雨水,岩层要么坚硬,要么容易塌方。对这个"四块石头夹一块肉"的岗位,别人唯恐避之不及,而他却是自己往"火炕"里跳的哩。那是他刚当上采矿工不久的1980年,胡茂才所在的4单机地处高压地带,有时一个班改几次炮还很难出一个班的产量,加上巷道顶上流下的浊水如雨帘一般,同单机的人员看如此恶劣的环境,便找关系要求单机调换采场。可他硬是要在高压区攻关。那一年他采矿3万余吨,首次突破自己的采矿记录。还有一次上中班,他干得正欢,突然停电,他擦了根火柴被吹灭了,便摸着风带送风,嘴角叼着手电筒继续干,险些失足翻进溜矿井里。同年4月的一个夜班,风带扭结,突然破裂,高压空气将石头掀起,砸在他的左手指上,鲜血直流,但他还是忍着剧烈般的疼痛,继续出矿,那个班他竟然出了102车矿。1989年6月,胡茂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炭工业》2011,(9):76-76
司新江,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机电设备中心技术员。他坚持技术革新,在十多年时间里为矿井节约创效超千万元,成长为煤炭行业青年矿工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相似文献   

6.
程潮铁矿,这个孕育出朱正元、舒立银等一批全国劳模的矿山,如今,又出现了一颗璀灿耀眼的新星,他就是冶金系统特等劳动模范、采矿工周德亮。周德亮有句座佑铭:如果一个人钟爱他的事业,那么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他所追求的目标。自参加工作23年来,他就始终奋战在矿山建设第一线。先干了一阵掘进工,又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值班长、机长,可他都觉得有劲使不上,最后选中了铁矿井下最苦最累最危险的采矿工作。看到井下工作的危险,爱人曾多次劝他换一个环境,都被周德亮耐心说服了。他说:"武钢有万名矿工,他们图什么?如果都不干采矿,钢铁从哪里来?我是矿工,我的岗位是采矿。"  相似文献   

7.
1967年一个秋日,从泰安煤校毕业的于雷来到了他早已向往的曹庄煤矿——原煤炭部老部长张霖芝向全国煤炭系统推广的矿井质量标准化发源地。从此,他成为一名矿工,在地下深处的乌金世界里谱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煤矿井下矿工的工作苦、累、脏、险已得到世人的关注及领导的重视,国家已采取措施使其工作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在工作日内,由于煤矿井下矿工为实现劳动产出而消耗的辅助性活动时间过长,影响到矿工个人的生活和休息、导致劳动疲劳难以恢复、身心受到损害,造成矿工早衰的现象亦十分普遍。因煤矿企业的主战场在地下这一特征,为实现产出不可避免地需要矿工付出比其它行业长得多而又无任何补偿的辅助性活动时间消耗,这对煤矿井下矿工是不公道的。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和现代企业科学劳动组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如何科学研究煤矿井下矿工工作日时间消耗的性质与劳动消耗,合理界定矿工的劳动定额时间,还矿工以公道,应当引起人们,特别是领导部门的重视。为此,本刊特约中国老教授协会矿业专业委员会的刘法新教授撰文谈了他的观点,欢迎关心此问题的广大读者、作者和领导撰文抒发高见,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劳动·人事·分配”栏收。  相似文献   

9.
巷道支护技术是保障煤矿井下掘进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对煤矿生产和矿工安全极为重要,分析支护技术在煤巷掘进中的应用情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在采煤的机组里,随意地拣到了父亲遗忘的歌,这支歌是关于十字镐和矿山人命运的开采,于是,我就在父亲皱纹的往事里,开始写一部关于中国矿工的苦难矿史。在我从事矿山开采的生涯中,我又拣到了儿子放飞的火鸟,这火鸟,是关于矿工和太阳神的金色传说:从此,在这黑色的征途中,我懂得了光明的可贵,每一支歌中都有火的历程,每一个煤的音节,都有着矿山人采不尽的战歌  相似文献   

11.
在贝乔拉煤田沃尔库塔煤炭生产联合公司的“伏尔加绍尔斯克”矿,由A.T.丘米切夫领导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光荣矿工掘进队,自1983年2月20日起,在十一掘进区首次采用掘进队承包的方式。在这一年,该掘进队成为年掘进巷道超过2km大关的掘进队之一。大大提前完成1号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让传统行业也能享受到互联网企业所拥有的数据洞察力。"大数据过热了"是华为FusionInsight大数据平台总经理朱照生在访谈中的第一句话,这有些令人出乎意料。朱照生2000年进入华为做研发,就开始与通信主机系统中实时、海量的数据处理打交道,那时,还没有"大数据"这个词。"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朱照生非常认可世界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戴明的这一金句。但数据本身不会说话,如何让数据会说话,并且具备智慧呢?朱照生谈起了他心中的大数据哲学:数据是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炭工业》2011,(5):29-29
他是一个矿工.一个来自山西大同偏远农村的矿工.一个刚参加T作不久就被提拔为班长的矿工.一个被评为“十佳班队长”和“首席员工”的矿工.一个在浩瀚的煤海中勇于激浪的矿工。他就是北京吴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木城涧煤矿综采二段采煤二班副班长齐利伟.  相似文献   

14.
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采气二厂(现垫江采输气作业区)老职工朱维权的独生子在部队服役因公受伤,瘫痪在床,部队要求亲属前往照顾,朱维权不得不时常往返于单位与部队间,耽误了一些工作,而后他本人又被诊断患了癌症,花去了巨大的医疗费用。朱的爱人没有工作,家庭经济本就捉襟见肘,遭此变故,更是雪上加霜。适逢企业内部“五定”,朱维权担心下岗,压力重重,他爱人更是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厂党委书记先后五次去医院看望朱维权,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安心治病,告诉他企业不会因他生病就让他下岗。同时,在全厂范围内发出救助倡议,得到了员工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捐款1.5741万元,朱维权和他的爱人感动得痛哭流涕。员工们也通过这件事情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5.
那次,我是慕名程潮铁矿措施井工段"抓成本、降消耗"工作做得颇具特色而带着一批通讯员到你工段采访的。你正带领着一帮头戴矿工帽的矿工在整理着一根根从矿井中回收起来的风管,说是要办一个"双增双节"成果展览会。你乐呵呵地指着两满筐螺钉、螺帽说:"这些都是矿工们从百米井下拣回,再用汽油一根根刷出来的,我们把这些回收的电磁阀、螺钉等东西放在这里展览,主要是让矿工们看看自己为矿里创收了多少价值,今天展览的这些备品备件,价值就达15万余元呢!"你兴致勃勃地说着,那深邃的眸子里,透出一种亲切、自信和慈祥。于是,  相似文献   

16.
他是矿工的孩子,他从小就与矿山相伴.他热爱家乡,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对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煤城充满着无限的深情与眷恋.2009年8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张链,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回到了他的家乡——扎赉诺尔,从此踏上了探索与奉献的矿工之路.  相似文献   

17.
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进入二水平以来.巷道受压变形严重,巷道失修表现为经常性改棚,卧底、巷道断面缩小、不能满足安全行车需要,风管、水管、电缆等吊挂困难,给“一通三防”、采掘顶板、巷道维修和机电运输管理均造成极大困难.难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已成为制约矿井生产准备及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需探索高地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8.
五月是青春的季节。在这百卉含英、万木竞秀的季节.中国煤炭工业迎来了一场青春与荣誉的盛典。在上级组织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国煤炭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发布仪式系列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广大矿工”的指示精神,全面提升煤炭工业形象,展示青年矿工风采,进一步增强全体矿工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举办的一次评选发布活动。  相似文献   

19.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青年朋友们:今天.我们欢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第二届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发布仪式。这是煤炭行业青年的群英会、鼓劲会和誓师会。在此,让我们向荣获“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20.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当城市里的人们正筹划着该花多少钱、去哪儿度假时,有谁会想到,在地下几百米深处.正有一群挥汗如雨的汉子在默默地工作着。那里阴暗、潮湿,无处不在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时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矿工!事实如此——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对矿工的印象却越来越陌生了.对矿工的关心也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