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洪信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6):16-18,51
我国虽然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修订,但其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分类、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标准均应进一步完善,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规定始终不应大于其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简述了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意义,概括说明了该准则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对该准则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是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又一具体准则,它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这一准则中的“非货币性交易”的范围的确定等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业可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2):16-18
非货币性交易是商品交易的特殊形式,引发了特殊的会计问题“如非货币性交易如界定?如何进行确认与计量?相关的损益是予以确认?如何处理补价问题等。1999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相关会计问题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所谓补价是指在非货币交易中,由于交换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不等值,而需要以货币性资产给予的补偿。补价对于交易价格的确没有重要的影响,但会改变交易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当交付的货币性占换人的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时,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已于2001年初发布并开始实施。这次修订的幅度非常大,相当于重新制定这一准则。本就该准则在认识上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非货币性交易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的不断变化,包括资产置换、股权变换在内的非货币性交易越来越多。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此举对于规范我国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5.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美国对应准则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6月28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该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中资产的计量标准、损益的确认条件、资产减值损失的认定,以及信息披露作了系统规定。概括地说,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以货易货,不收付款项。所以,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以什么价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价格,以及是否确认交易损益。总体来说,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规定,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将非货币性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采用账面价值法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当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差悬殊时,关联企业可能蓄意低估或虚计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以此作为调整后期利润的“蓄水池”,或制造虚假亏损规避所得税。对此,分别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取得有力的外部证据及会计造假行为的具体目的,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和《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通过“资本公积一关联非货币性交易差价”科目进行表内调整或表外披露,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