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慧洪 《商业时代》2012,(14):86-88
高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是改善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重要努力方向,十分重要。根据银行对高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部分信贷案例进行分析的经验,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展开。风险是信贷融资的主要障碍,风险可部分由国家承担。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结合不完全合约等西方经济学成果,形成信贷融资的宏观风险配置、微观信贷评估技术、激励与风险均衡这样的完整框架,这个框架是可行的。本文献综述,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阅读并分析了现有主要研究成果,加以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切入点,在分析农村中小企业金融市场信贷配给形成的宏观与微观机理的基础上,认为信贷配给问题正是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治理思路是建立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银保协作机制.本文从组织基础、风险分担、战略合作、信贷运作、金融生态五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建立银保协作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崔文芳 《中国市场》2008,(6):116-117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融资状况却制约了其发展。传统的融资方式无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业务创新来发展这部分市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它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来设定融资方案,由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共同分担融资风险。相较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为内源性融资,间接融资和证券融资比较缺乏,主要通过民间借贷方式来获取资金。由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自身以及中介服务体系的原因,中小企业需要突破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融资供给失衡以及新常态下融资困难的瓶颈。因此,需要通过提高自身融资能力,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构建有效融资体系,依托债券市场增加直接投资比重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目前的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倩倩 《上海商业》2023,(7):108-110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较为弱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量,在信贷方面设置较高的门槛,形成了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及融资约束现状,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并提出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建议,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好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文献综述,从经济学、宏观及微观三个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双缺口进行分析。分别选取上市的14家大企业和14家中小企业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指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存在规模歧视,中小企业会推迟更新固定资产,使用长期借款弥补短期资金紧缺,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推动创新、上缴税收和扩大就业的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融资关系不和谐,影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合作的困境及原因,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合作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企业组织构成以中小企业为主,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痛点是融资问题,同时受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性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会面临各类风险。如何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基础上防范化解信贷融资风险,俨然成为新时代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1996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差额逐年扩大,银行资产配置非贷款化倾向严重,大量储蓄资金转化为商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债券资产。同时,为数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本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制度结构和市场环境导致的信贷配给、信贷和利率管制是商业银行资产配置非货款化的根本,由此带来微观和宏观的一系列危害。微观上增加银行资产配置风险,宏观上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根据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构成及来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样本公司的实证分析加以验证,从而为金融机构及相关组织的政策制定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难的问题,供应链金融(SCF)依托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信用给予链条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授信。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成为银行成功实施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同时也为银行向中小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行动指导。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测算中小融资企业信用风险高低,并通过实例对评估模型进行检验。证明了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度较高,可帮助商业银行预测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同时也帮助中小企业有效缓解融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8)
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的一种新兴金融产品。供应链融资成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突破口。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并就如何防范风险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周婷 《科技转让集锦》2012,(17):230-230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作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对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融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情况。因此,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提升商业银行融资服务质量的对策,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进而保证商业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融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1997年以来,宏观金融政策已经开始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空间。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已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开始通过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12种。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有效识别与控制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供应链融资风险因素及特征,构建以供应链融资四要素(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为基础,结合三大外部因素(法律、宏观市场状况、行业情况)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针对其风险的模糊性,引入FAHP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供应链融资风险因素权重排序,找出了风险控制点。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了该风险分析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上海市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分析,并从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和政府制度供给三个层面探析贸易融资存在困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适合该市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改革方式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争夺大客户,没能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环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荣聪 《海峡经贸》2001,(10):47-49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国务院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有效途径,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金融部门近几年来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商业银行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二是连续两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增强小企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四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和融资现状,发现中小企业存在着稳定性差,经营风险相对较大;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民间融资活动较难而且风险较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融资难的现状,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自身发展,降低经营风险;政府应该建立相关政策制度;金融机构应该放宽贷款限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重视;提高民间融资活动的质量,降低融资风险,充分利用闲置资金。  相似文献   

20.
现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众多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么就是融资困难.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帮助会给很多中小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