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业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替代弹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探讨农业要素间的替代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讨论。在时间轴上,农业投入物质资本的各要素之间存在长期替代趋势,人力资本提高了资本对土地的替代能力,且它对化肥施用的替代弹性较高,因而其作用不容忽视。引入人力资本前后,中国农业技术的偏向性发生了改变,从土地密集型逐步转向农业机械动力和化肥的物质资本密集型,而且农业机械动力的技术进步要快于化肥施用的技术进步。非技能偏态技术进步是与人口规模庞大且未获得充分发展的农业成长阶段相联系的一种经济技术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燕  陈欢 《财贸研究》2015,(1):98-105
以技术进步偏向影响要素收入份额为主线,在原有厂商理论基础上考虑政府税收因素,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率分解为乘数效应、资本深化速度、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税收的变化率,并选取1990—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但乘数效应减弱了这一作用;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和生产税率的提高,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作用。其中,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商》2016,(7)
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一国的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基础上,本文从人力资本、物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三大角度着手,全面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据此测算江西省的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大小和方向,结果表明江西省的技术进步大体上是偏向于资本的,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在个别年份是偏向于劳动.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偏向,采用空间SARAR模型验证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中国农业部门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稳健;农业部门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而农业部门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佳 《商场现代化》2010,(7):112-112
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劳动要素积累、资本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直以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多被认为是: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罗模型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黑龙江省1993-2008年16年的统计数据,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贡献最大,资本也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索洛模型应用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数据,研究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计算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合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劳动、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对西藏藏药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比较了西藏藏药产业和区内其他五大支柱产业以及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28个省级区域的出口数据,运用修正后的Hausmann(2005)模型测度了各省级区域2002-2008年劳动和资本密集度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差分GMM估计从全国和区域双层面对要素密集度偏向型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资本和劳动密集度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结构都有较大的提升,但两种密集度产品技术含量的差距在不断扩大;Stolper-Samuelson定理在我国是适用的,劳动密集度偏向型出口技术结构升级对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度偏向型出口技术结构表现为显著的负作用;导致我国出口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相悖"现象的原因在于资本密集度偏向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劳动密集度偏向型产品。  相似文献   

12.
围绕价值转形的争论已延续百年,争论是基于一个未明言的前提,即马克思有"一个"价值转形模型.事实上,马克思提出了没有资本流动的价值转形、有资本流动的价值转形两套价值转形理论.价值转形问题的实质是解释价值规律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演进,这种演进的动力是生产力进步和资本的跨部门流动.因此,只有把生产力进步、资本跨部门流动作为基本前提,才能解决价值转形问题.在生产力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超额剩余价值是最核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理论模型和经验检验研究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商品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产权保护,出口通过价格效应促进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计量结果还表明,中国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更大,进口相对于出口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更大,南北贸易还提高了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劳动力、资本和科技投入等要素的配置,而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文章从供给侧视角研究了1992-2014年民营经济增长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时空演变轨迹。结论如下:从时间角度看,民营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与技术双驱动特征,且资本与技术呈现动态“螺旋式”交替状态,劳动驱动强度在2008年后有所上升;在空间分布上,民营经济增长空间重心偏向东南地区,资本重心在近年来开始转向中部地区,劳动力重心偏向东部地区,技术重心偏向东南地区;在区域范围内,各区域民营经济增长类型均以资本驱动型为主,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优势并未显现,东北经济区民营经济增长整体效应最低。  相似文献   

15.
章玉贵  宋耀 《中国市场》2012,(46):25-30
文章通过运用扩展的包含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FDI变量、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978-200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因素加以考察,结果表明:(1)1980-1994年,物质资本和FDI对GDP有显著性影响,弹性系数分别约为0.09与0.08,说明1994年以前,资本的扩张和FDI的进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1995年至今,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变动对实际GDP有显著性影响,其弹性系数分别约为0.20和0.61,说明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突出,同一时期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3)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以知识、信息、研究开发或创新所引致的规模收益递增、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等核心内生变量。技术进步的内生化,要求中国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北三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分析,特别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要素投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发现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要素投入,但是其贡献率趋势却逐渐下降,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现目前资本效率下降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将会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在指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投入产出的优化模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将其分解为三种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国内需求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以此考察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增长途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中国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速率的下降是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2008年以后,技术进步效应对TFP增长的贡献在快速下降,而国内需求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的支撑作用未能有效维持TFP增长率保持此前高位;对技术效应的产业结构分解可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和仓储物流等行业,比较劣势在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基础材料制造等行业。反事实分析表明,保持人口增长是提振国内需求效应,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瓶颈主要在于内外需求不足和技术进步速率下降,通过产业政策加强协同创新、短板创新,合理调整生育政策,可以切实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金融部门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门。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内资本禀赋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进而改变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笔者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出口结构升级的金融促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促进贸易结构升级的角度提出了改进中国金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