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伴随着生产力发展,制造业的升级成为了各个国家的热点话题。近年,我国学术界针对制造业出现的人才、管理、工匠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本文通过研究工匠精神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作用,引申出管理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核心表征,从管理人才的输送方和使用方提出工匠精神职业素质培养建议,构建中国制造2025计划、管理人才和工匠精神职业素质三者的有机联合。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工匠精神内涵和特征的相关文献,然后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从思想、行为、目标三个层面论述新时代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应该具有的特征:工匠精神要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工匠精神要融入创新发展理念;工匠精神更加强调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3.
现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但是对"工匠精神"的实际培养和灌输还比较欠缺的。"工匠"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具有工匠之心、工匠之行,即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上所具备的专注、细心,从而达到高超技术去从事特殊职业和一般职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工作中呈现出的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在物流行业中只有具备这种"工匠"精神,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型技术人才,才能被企业接纳、认可。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使成为工匠型人才,在"工匠文化"的培养体系中,贯穿"传导、形成、固化",并在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教育中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责无旁贷,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工匠"更是恰如其分。同时,高职培养的营销人才具备"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面对《中国制造2025》以及职业化教育的改革契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必须抓住机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德才兼备的营销人才。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在中国不是舶来品,其贯穿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改革开放之后的产业模式与需求定位,使得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近些年,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层次性提升,"物美"与"价廉"出现悖论,需求与供给出现层次性脱节。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命题之下,重拾工匠精神意义重大。基于工匠精神相关文献及内涵,分析了浙江产业模式特征与转型升级,并详细论述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工匠精神的诉求。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政府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创新薪酬体系,保障工匠群体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发挥职业教育职能,完善工匠人才的可持续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渠道,培育"工匠精神"是其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高职院校理应通过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未来"大国工匠"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经营人才建设较之人才强企的要求仍具有明显的差距,这不仅仅体现在人才数量的短缺,更体现在人才结构的不匹配,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增加高层次的企业经管人才供给才能满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可以说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根据实地的调研资料,一般认为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资格证书以及相关的职业培训才是决定高层次企业经管人才供给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并进行相关的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在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是双创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素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战略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助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关键在于高校为社会输送一批批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思想中的引领尤其重要,关系到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在各行各业中的价值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思政教学、校企联合实训、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宣传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黑龙江省开始落实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加快龙江人才引进的步伐,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人才引进资源薄弱、资金供给匮乏、人才流动结构失衡、引进机制单一、引进政策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完善黑龙江高层次人才储备系统、优化龙江人才结构,需通过转换资源吸引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待遇、稳定人才流动结构、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等方式来促进黑龙江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从而推动黑龙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出现并投入使用,逐渐取代了会计人才的核算、财务分析等职能,且对比人工核算分析,该系统具有高效、准确、成本低等优势,这对会计人才的工匠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云会计视域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维度和运作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一轮的经济转型期,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同时,"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价值引领,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现实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教育工作者在培育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将教育重点逐渐放在了职业精神层面上,使得人才之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达到为社会培育更多优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其中,"工匠精神"作为人才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试论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高职人才培育良好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阵地,也是工匠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挖掘,使工匠精神为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要素供给的巨大变化,使苏州对发展具有要素集约效应的"智能制造"有迫切需求。库卡机器人、发那科、微软苏州研发中心、绿的谐波等20余家企业的调研表明,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外,还须具备以下能力:(1)精通专业技术;(2)极强的多领域理解力和沟通合作能力;(3)极高的人文素养和认知境界。苏州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中,已形成了"姑苏领军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人才层级,人才高地已初现雏形,但对于"智能制造"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端复合型人才,以及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仍然捉襟见肘。因此,苏州应通过创新政府资金资助方式,加强长三角与国际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完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打造人才乐业环境等措施,有的放矢地培养、吸引、留住"智造"人才,使人才服务苏州"智造"。  相似文献   

15.
当前,影响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发展的因素包括生源逐年递减,专业设置无特色,毕业生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生源素质良莠不齐,国家政策导向的不确定性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黑龙江省技工院校应科学定位,引入市场机制,创建品牌专业,建立适合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技工教育新模式。同时,为了适应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到来,技工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为打造"工匠型"人才培养平台,把终身教育思想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了吸引人才,各地区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人才竞争出现白热化状态。传统工业城市受地理区位或经济发展影响,人才吸引力弱,人才聚集力不强,成为阻碍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中西部传统典型工业城市——内蒙古包头市为例,将包头市和武汉市有关吸引高层次人才政策进行了文本比较研究,从中找到中西部传统工业城市在人才吸引、发展和培养上存在的不足。目的在于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人才政策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吸引和使用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才能。  相似文献   

17.
制造强国的核心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使命。结合"工匠精神"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三个因素,并从社会环境及社会价值导向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建设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间的抢才大战日益白热化,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城市的沈阳市,在当前基础上如何实现科技领军人才的聚留是市人才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政策的深入分析,解析当前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的不足;并且在解析沈阳政策体系反映问题基础上提出加大引才力度、做优人才载体、注重本地人才的科技领军人才政策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才作为人才资源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保持活力发展的动力。本文从人才配套经费、人才服务保障、人才激励机制以及创业扶持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温州青年人才政策供给现状。同时,本文以温州市青年为研究对象,调查青年人才的政策需求,根据调查结果,从建立健全政策宣传途径、构建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发挥人才激励政策的杠杆作用等三个方面为政府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而高水平的工匠正是实践中的高手。这是从国家的层面上体现出对操作性人才的需求导向,也意味着人才培养进入重视实际操作的转型时期。审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是鲜明的行业特色。本文通过研究审计实训课程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当前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审计实训课程的系统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