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金融风险是由于信用风险以及部门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异常波动导致的资产负债表层面的恶化,进而给整个宏观经济金融系统带来风险。河南金融部门运行良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从资产负债表的视角来看,河南金融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并不明显,期限错配风险正在逐步升高,并存在货币错配风险,企业产权比率较高,清偿力严重不足。对此,应建立完善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强信贷监管,完善金融体制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混合截面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央政策统筹下的区域金融风险形成体系。同时,按宏观经济性质将各个省份的经济体系划分为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探究金融风险跨区域跨部门的传染路径,以及中央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冲击与区域金融风险的互动。研究结果表明:(1)省份之间的风险互动与所在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超前的省份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2)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是大部分省份的风险来源,金融部门是区域金融风险传染的中介;(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我国区域金融风险形成体系中起到了非对称的作用,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根据经济部门运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重点关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其实施对经济部门产生的影响有限。本文的研究可为加强区域金融风险管理、有效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成为各类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本文利用金税三期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主要呈现为债务结构短期化特征。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财务稳定性和企业现金流水平进而加剧投融资期限错配。在数字金融水平越高、经济增长压力越小的地区和债务融资成本越低、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程度有所缓解。此外,税收征管数字化下的企业投融资错配行为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损害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4.
严圣阳  王燕铭 《现代商业》2014,(15):176-178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层出不穷,由此形成了众多一网络金融公司为主体的新型影子银行。这些影子银行在提高融资便利化水平、改变社会融资结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加剧了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和资金池等业务风险的程度和隐秘性,也给监管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是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和防范财务风险、破产风险的关键。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与预期的财务危机成本负相关,由于资产替代效应和代理成本的存在,易使管理者采用较低的债务规模和延长债务期限,这需要对债务的期限和规模进行管理,如采取重新订立债务契约、重新谈判契约条款、缩短债务期限、限制股利分配,建立声誉模型等措施,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银行业发展之金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邱强  叶德磊 《价格月刊》2007,(8):63-66,70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长期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受金融业全面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等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方式、转移和分散风险、克服借贷期限错配矛盾、拓宽资金来源、增加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等。  相似文献   

7.
负债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是学术界争议已久的话题,文章从企业面临的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两个角度,引入公司规模、资产期限结构、流动性风险、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增长率、贝塔系数等9个微观和宏观变量,选取深证交易所108家上市公司在2000年至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负债到期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性风险、资产期限结构和公司规模对负债期限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增长率和贝塔系数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职能、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雇员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公共部门必须探寻出适合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并加大实证研究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运用,避免完全照搬国外或私人部门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白唯 《北方经贸》2015,(1):120+122
影子银行业务存在借短贷长的特点,由此造成的期限错配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影子银行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正在积聚,一旦爆发,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极具破坏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详细梳理了金融部门杠杆率的测度方法和影响因素,指出金融部门杠杆率可以从宏观、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加以测度。现有研究表明,影响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因素、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结构、风险控制要求、资本账户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错配的概念,指出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然后,根据戈德斯坦和特纳提出的货币错配衡量指标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其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下净外汇资产净值的缩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方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目前地方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困境是债务水平过高,且面临较为严重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本文以2005—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CIED)中规模以上的非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构建"投资-负债"模型分析短期债务变化量和长期投资额之间的动态关系,从预算软约束和金融市场结构两个维度剖析造成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我国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投资更依赖新增债务而非留存收益,预算软约束问题严重;(2)金融市场提供长期资金的能力不足,国有企业进行长期债务融资的渠道受限;(3)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更依赖新增短期债务,存在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且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地方国有企业去杠杆并优化债务结构,应从国企本身、银行信贷、政府行为和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提升地方国有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并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3.
徐梅  王中昭 《商业时代》2011,(15):35-37
由于人民币从2005年至今缓慢升值,并且仍然面临继续升值的压力,我国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总资产负债比。因此不仅需要了解一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更需要了解各部门的货币错配程度,以及各部门间货币错配的传导机制和路径。本文建立各部门的资产负债交叉表,并且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上探究各部门间货币错配的程度、各部门对汇率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错配在部门间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货币错配的内涵、衡量方法及程度评估、货币错配的成因、风险考察以及管理和控制货币错配的政策建议等五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货币错配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将数字金融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短贷长投”行为,并且该效应主要通过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而实现;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有益影响在制造业、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高、成长性高与治理水平低等样本中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与降低企业违约风险。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挖掘数字金融经济潜能与推动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错配风险根本原因在于汇率变动,本文基于风险规避的博弈分析表明:政府激励成本的加大可转嫁经济主体部分货币错配风险;相对稳定调控汇率下的风险规避方式倾向于抵补;通过调控本币与外币的利差、升贴水率和进口支出等措施减少债权型货币错配;升贴水率变动区间会影响货币错配形成和积累,本币利率波动轴心点和升贴水率临界点都是有效地弱化货币错配风险累积的重要分界点;抵补情况下经济主体对政府汇率政策反应是迟钝的,而对本币和外币利率波动及其利差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昕  郑耀群 《商场现代化》2006,(28):366-367
根据货币错配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除了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管理和改革结售汇制外,人民币成为世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导致流动性风险隐患的日益增强,以及银行监管所要求的资本量增加,使得作为风险转移方式之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充足率不足、银行业所处的环境以及我国资本市场投融资体制的现状,说明了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同时由于资产证券化有广阔的需求前景,大量的国外成熟、成功的经验以及我国成功的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决定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开放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本文基于1980-2012年23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在运用面板Probit模型考察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与识别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风险,结果发现:GDP增长率、通胀率、经常账户、金融开放、国内外利差、货币错配及风险传染等因素显著影响突然中断的发生概率;近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风险较小,但存在重要风险来源,由此提出我国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无论是以主权资本方式还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的资金筹措,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筹资风险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影响。规避筹资风险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科学预测利率及汇率的变动、风险转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