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明华 《商业会计》2023,(10):127-129
“三教”改革的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会计专业更名的当下,对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改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挑战,探索变革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路径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以总结数智时代会计人才所需职业能力为前提,在分析会计专业教材建设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高职会计专业教材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魏卉  刘伟  杨兴全 《商业会计》2023,(3):117-120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会计行业发展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基于技术变迁对会计职业的影响,对标新环境下会计行业对会计人才的现实需求,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结合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案,以期推动会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背景下,随着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实践教学是中职会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更关系到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就业水平。本文从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和职业教育的影响着手,进一步阐述了新背景下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改进对策,以期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会计行业更是如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会计行业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了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迎接这一挑战,提出要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搭建系统化的综合实训基地、加强"复合型"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对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的优化和调整,为社会输送更加符合人工智能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创新性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能力要素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会计人员应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会计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出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设计了会计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综合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才培养改革需求逐步提出。大学生人才培养中需要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需求,准确地分析衔接段会计制度的推进和拓展标准,分析会计专业与现阶段会计行业发展需求的发展水平,明确会计分析过程和标准,明确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趋势和改革思路,分析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和趋势发展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步调,及时调整会计专业的改革发展水平,明确大学生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艳萍 《上海商业》2022,(9):186-188
伴随着现今数字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逐步应用于社会不同领域。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会计行业也产生了巨大改革,中职院校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向及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本文对“互联网+”下的中职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统一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与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健全双创教育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教课程融合体系,有效融合双创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目前以学院个体、课堂教学为主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的服务体系。主要通过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包括国家级精品会计课程平台、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和开发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软件(其中包括会计理论教学软件、会计理论考核软件、会计实训仿真模拟操作+考核软件)的方式实现智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开启高职会计的"云教育"时代。  相似文献   

9.
王敏 《商业观察》2022,(1):60-63
高水平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必须考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支付、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要求.文章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的背景、现状、思路、路径,对高水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下经济与会计环境的快速变革,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视角,在对我国会计学生就业现状、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双轮驱动、三方协同、四维融通”的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阐释了此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培养路径,旨在凸出会计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大批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引起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更新。大数据的发展催化专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技能成为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本文探索数智化驱动下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剖析传统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尝试探讨“业财融合”背景下数智化与专业化相融合的新路径,旨在为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从而推动了会计学的发展。本文就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刻探讨与分析,提出高职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其相关教学体系,优化其教学方案与教学办法,进而高职会计培养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课证融合、岗位技能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冷继波 《消费导刊》2011,(5):151-151,153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学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就大学本科阶段会计专业在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9,(13)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推动我国会计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会计工作中部分核算工作以及标准化操作已经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此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需要依据对当前企业会计工作受到人工智能影响而发生的转变进行分析,结合对科学培养新策的提出,来实现对会计人才培养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新策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数智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也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岗位基础的知识、技能、素质,也要具备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能够驾驭现代先进科技,深挖财务数据信息背后的隐藏内容。因此,民办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需要作出合理的调整,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现代会计岗位的需求。本文就数智经济时代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展开分析与探究,以期为民办高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是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现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脱节.因此.有必要通过拓宽学科基础课程、优化会计理论课程、完善会计实践课程、开发课外讲座课程、增设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制课程和开设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途径,优化、完善现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培养未来社会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隐性知识分为技术技能领域的隐性知识和人文领域的隐性知识两大类型。技术技能领域的隐性知识又可以分为会计实务操作、会计账务控制技术、财务团队管理3种类型。设计和组织包含隐性知识培养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9%.单从就业方面看,对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必然日益剧增.但是,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等院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方案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对称,这也制约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是我们这次探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联网+"对会计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的视角,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外在驱动力,结合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面对互联网技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要求,提出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学训一体的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双主体育人等方面,探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中职会计专业动态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