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018年度,娱乐圈中综艺节目频频创新,现象级的综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这两档节目不仅引发了一连串的偶像崇拜和个跟风模仿,更是以令人称奇的速度进行圈金。这背后又一次证明了现如今中国的强大的粉丝经济和明星效应。因此,就这种粉丝经济在偶像效应和互联网思维作用下的现象进行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2018年被业界称为中国本土网络综艺市场的"偶像组合元年",网络综艺市场相继出现《偶像练习生》《创造101》《青春有你》等系列化、流水线化制作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本土偶像养成节目陷入娱乐麦当劳化陷阱。本文在梳理我国偶像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基础上,从社会麦当劳化理论的高效性、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性4个维度,分析《偶像练习生》存在麦当劳文化现象的具象体现,并提出了偶像养成类节目发展的本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精神需求的增加,偶像练习生等造星类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不仅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体现了粉丝经济效应的不断扩大。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本文研究了粉丝经济的定义、起源、典型案例,并探究了其中蕴含的社会经济学原理,旨在分析当前的粉丝经济模式及其不足之处,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购买行为受社会群体因素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通讯工具的发展以及各类选秀节目的兴起,各类粉丝群体悄然而生,而粉丝群体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粉丝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信息性影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2000年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模仿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节目的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真人秀"这种电视节目的魅力以来,中国电视从"晚会体""游艺体"一步步走到21世纪,开始了"真人秀"的流行。2005年的《超级女声》(模仿美国FOX电视台的美国偶像)开启了草根选秀的热潮;迎合普通大众现实问题的《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节目则又是对真人秀领域的又一细分;而现  相似文献   

6.
2013年度,选秀节目依然是荧屏上的热点. 最令人期待的选秀节目,依旧是《中国好声音》,而播出前最容易引起热抄的话题无疑是这次的导师也就是评委会是谁? 湖南卫视即将接棒《我是歌手》的《中国最强音》先声夺人,已经宣布导师评委阵容为罗大佑、郑钧和陈奕迅,因此而引发的关注热潮已经使得节目未演先热.至此,我们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人们对于选秀节目的关注热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换,选秀节目已经完全从"选手模式"切换成了如今的"评委模式".  相似文献   

7.
选取爱奇艺自制独播综艺《偶像练习生》中的品牌植入作为样本,讨论分析其中的植入形式、内容以及营销方式,其中总冠名植入与节目结合得最为密切,曝光度也最高。除此之外,也有参与联合赞助和行业赞助的企业赞助商从中获利。品牌方在保证曝光度的情况下,利用合理的方式选择与品牌理念契合的节目进行植入。在节目植入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媒体,延续品牌热度,以达到产品持续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技术更新迭代周期的缩短,使得人们的社会实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虚拟交往逐渐成为主流模式,在此环境下也催生出了CP粉丝群体。本文以真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为例,分析CP文化下粉丝文化活动的方式,探究CP文化中粉丝的情感需求以及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偶像文化热潮地再度掀起,依托于互联网的"粉丝经济"快速崛起发展。"粉丝经济"这一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娱乐文化、商品销售等多个领域中。"品牌"利用特定的平台进行推广,为粉丝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以刺激消费,最终实现盈利。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当前粉丝经济的发展情况,得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对"品牌"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思琦 《商展经济》2023,(14):57-5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偶像文化的兴起,粉丝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从偶像明星扩展到IP、品牌等领域。粉丝经济虽对消费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逐渐显露出许多弊端。本文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梳理了粉丝经济的社会及研究发展现状,探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忽视产品质量、过度营销导致粉丝黏性低和错误引导消费观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促进粉丝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和这种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大众文化明星,也进而造就了大批的粉丝和粉丝团。但是,这个时候的粉丝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从"追星"到"造星"的转变使得粉丝已经不再被单纯的解释为狂热且不可自拔的追星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强的本位意识。而大众媒介对这一转变的发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媒介的作用过程中,粉丝与媒介的关系也由先前单一的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互动关系。无处不在的粉丝文化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媒介与粉丝文化的传播方面入手,对粉丝文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定“A-SOUL”作为研究案例,以QQ频道“A-SOUL养老院”为网络田野,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探索虚拟偶像是如何建构粉丝对其的情感认同,粉丝是否会将情感认同转移于虚拟偶像的联名品牌以助力品牌方搭建私域流量,新消费品牌能否通过虚拟偶像参与品牌营销实现转型与突破,通过半年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认同、链接与转移的关系,而新消费品牌通过借力虚拟偶像,在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分别采取战略先见,质量先行;虚实相生,体验升维;数字叙事,深度互动;长线思维建构“心域场”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实现新消费品牌的突破与转型。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五一”长假的加温,发端于初春的2007选秀节目准备发酵了。无论是以“男色消费”为模样的《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还是以选角为理由的《红楼选秀》,以及自称为了发现音乐演艺人才的《我型我秀》、《绝对唱响》,加上想在周末博收视率的《明星大练冰》、《舞林门》,还有已经比完的《非常有戏》和即将开始的《梦想奥运真男孩》……前赴后继,林林总总的电视选秀节目,一不留神就让人数出了不下十个。  相似文献   

14.
范立欣     
正选秀节目有很多压力和规则,很像当代中国,有时候要服从,有时候要抗争。21CBR:新作品《我就是我》与《小时代》、《后会无期》撞期了,担心票房吗?范立欣:我们电影的观影人群应该和《小时代》重合更多一点,粉丝都偏向90后,《后会无期》的粉丝更偏向80后。《小时代》非常契合当下消费主义的追求,《我就是我》是一个关于90后青春故事的真实电影,票房上不需要比,也没法比。  相似文献   

15.
刘佳 《中国报业》2021,(6):18-19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粉丝社群也展示出新的特征.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突破了最初的模式,由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互动.借助网络社交平台,粉丝开始进入偶像的生活甚至推动偶像成长,并对个人乃至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互联网语境下粉丝社群进行研究,以期展现其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16.
2021年2月,东方卫视打造的《主播有新人》节目悄然上线,与火爆的《创造101》以及《青春有你》这类偶像养成类节目不同,《主播有新人》节目定位是主播新人选拔成长类的综艺.本文将基于《主播有新人》节目,探讨"养成系"主持人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广告导报》2007,(2):88-88
真人选秀节目进入战国时代 在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还没有大红大紫时,国内的电视真人选秀节目基本上是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和上海卫视“三分天下”。但随着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在全国的一路飘红,这种局面被打破,2006年,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战国纷争时代,国内有一半以上的卫视开办了了真人选秀节目,如广东卫视《空姐新人秀》,天津卫视《化蝶》、山东卫视《天使行动》、东南卫视《搜狗女声》、山西卫视《男人大典》、安徽卫视《超级新秀》、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广西卫视《寻找最美丽新娘》、湖北卫视《花落谁家》、江苏卫视《绝对唱响》等等,而且都取得上好表现,成为中国电视行业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告》2005,(7):184-187
五一长假期间.随着《艺术人生》特别节目的热播,中国银行这一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国有第一大银行再一次出现在亿万观众的视野中:随着《艺术人生》片头音乐结束,“中国银行与您共创美好人生”配音伴随着中国银行奥运组合的Logo赫然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节目中和节目结束之后,也分别有中国银行的广告强势推出。  相似文献   

19.
张传强 《商》2012,(23):193-194
随着选秀节目的流行产生出了很多新的词汇,比如"玉米"、"粉丝"、"作秀"等,本文就从这些新出现的词汇出发,来探讨近代汉语词义的发展规律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同时提出希望对于这种形式的词汇的发展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任颖秀 《广告大观》2005,(7):132-134
五一长假期间,随着《艺术人生》特别节目的热播,中国银行这一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国有第一大银行再一次出现在亿万观众的视野中:随着《艺术人生》片头音乐结束,“中国银行与您共创美好人生”配音伴随着中国银行奥运组合的Logo赫然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节目中和节目结束之后,也分别有中国银行的广告强势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