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高,共享经济已成为大众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同样使得旅游行业迅猛发展。因其有成本低、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旅游平台进行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出游方式。互联网旅游也同样应该通过打破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强化网络平台监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等途径继续推动旅游行业向前发展,使得旅游行业不断向共享经济市场前端靠拢。  相似文献   

2.
共享经济是依托于互联网强大的信息配置和传播功能把社会中闲置的物品、劳动力等资源进行整合,暂时转移它们的使用权,实现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一种全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得益于互联网这一媒介,辐射到服务、教育、交通、医疗、餐饮等多个领域,形成经济共享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在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也存在资源浪费、秩序混乱等问题,政府要不断加强立法和加大监管力度,企业优化运作模式,需求者文明使用,是促进共享经济更好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信息通讯、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引发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改观了新生代消费观,从而催生了"共享单车"这一商业模式。引爆的"共享单车"几何级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监管主体、车辆投放区域、盈利模式选择、运营风险责任承担等监管问题,维护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对"共享单车"发展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监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欢迎。共享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以摩拜单车为例,对共享经济的这种商业模式展开探讨分析,希望对后世共享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在经济领域掀起了共享的热潮,闲置物品和各类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形成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共享经济。目前,我国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大量创业者纷纷涌入互联网共享经济领域,从现在大为火爆的"摩拜"、"滴滴"到耳熟能详的"众筹"、"微信轻松筹"以及"蚂蚁短租"等,共享经济早已悄无声息地渗入到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在势头正猛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信用体系、网络安全等)并由此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成熟、资本高效等优势,诚信欠缺、监管缺失等劣势,政策支持、需求扩张等机会,以及经济形态冲突、行业壁垒森严等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如完善法律监管、强化信用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特权观念,为促进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文章在分析共享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它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贾天悦 《北方经贸》2020,(1):127-128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完善监管模式。共享经济监管过程中存在共享经济监管模式未能有效规避风险;共享经济监管模式未适应技术创新发展;共享经济协同监管机制未能建立等。应坚持政府监管和行业监管并存的共享经济监管模式;实施基于新技术的多层次监管机制;构建共享经济的协同监管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共享的狭义解释,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社会阶段中,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使用权共享的一种消费模式(董成惠,2016).另一种观点认为,共享经济是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进行闲置资源使用权的转移(郑志来,2016).综上所述,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互联网平台,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共享经济在国内呈现井喷式发展。共享经济是指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但是也对目前的法律制度、政府监管、社会信用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文章主要从共享经济内涵和特征出发,分析探讨了共享经济对征信行业的影响,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的集中化、标准化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政企"一张网"的征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社会治理的新经济模式,在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由于共享平台法律性质模糊、用户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面临挑战、协同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等原因,其发展一度遭遇瓶颈。捋顺共享经济的相关法律关系,建立科学的共享经济治理体系,是未来共享经济健康有序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共享经济: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是一种“使用而不占有”的商业模式,它允许多人同时分享时间、空间等资源,而没有独占的权利。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拼车、拼房、图书共享、日常用品交换等各方面均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共享经济为闲置的社会资源提供了多次利用的机会,并因此创造出额外的价值收入。比如,Airbnb(爱彼迎)利用网络平台将闲置的居民住宅作为旅店提供给外地旅客,以此获得额外收入;Play是一家玩具共享公司,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以及资源闲置、经济进入新常态等因素叠加催生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具有与传统经济商业模式的巨大差异;其蓬勃发展,自然有其沃土。本文试通过ofo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的分析,从安全信用体系、第三方共享经济平台监管、需求方权利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共享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当前我国"共享经济"新模式层出不穷,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为更好推动"共享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针对其存在的行业监管不到位、缺少协同治理、盲目资源配置、盈利模式不持续、行业数据垄断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价值型商业模式、规划差异化战略、建立产业管控体系、优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法律监管方式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共享单车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对解决公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然而,其急速的扩张也带来了社会治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经济负面效应。梳理、研究共享单车的发展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对共享单车的规范健康长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制约共享单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监管和治理缺位、城市的道路规划不合理和配套设施不完善;押金监管不规范、单车投放不科学、维护管理不及时以及质量不过硬;用户破坏车体和乱停乱放等。从政府、单车企业、用户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促进共享单车这一"互联网+交通"的创新模式能更加有效地造福公众。  相似文献   

15.
自2016年起中国社会掀起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模式,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代表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再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共享经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的一部分,符合绿色出行的理念,诞生了ofo、哈罗单车、摩拜单车等著名品牌,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本文以2018年底资金链断裂,陷入生存危机的"ofo共享单车"为例,包含了ofo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共享经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共享闲置物品、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阐述共享经济内涵、成因的基础上,分析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为如何更好的发展共享经济进行策略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我国经济新常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经济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可以说共享经济逐渐成了一种共享服务以及物质资源的全新方式,在创业的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共享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共享经济繁荣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其背后的不足与问题,对此在实践中必须要对共享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发展趋势,这样才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当今的互联网盛行的新时代,共享经济已经成了共享服务与物质资源的新时代商圈。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是当今我国经济热点问题。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的变革,然后探讨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最后提出监管建议,为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发展和监管互联网金融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共享单车"是当下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单车公司以租金为收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单车服务。但由于其制度监管的缺失,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不规范停放、单车毁弃现象严重等。本文通过立足我国当前社会的现状,探究出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管手段,为我国共享单车事业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内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中间媒介,以整合闲置资源,获得一定的报酬为目的,将提供方和需求方二者进行匹配。共享经济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经济活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性和互惠性。但是随着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共享经济模式逐渐显现出了"双面性",一部分共享经济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另一部分共享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境,举步维艰。文章将立足于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并对其进行优化路径的探究,以实现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