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军虎 《商业时代》2008,(15):12-13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建立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数量均衡关系及其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地在减小.  相似文献   

2.
李睿 《北方经贸》2014,(6):69-71
河南省服务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为此,选择和培育服务业支柱产业对于引导和推动河南省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选取2006—2012年十四类服务行业数据,采用多维面板数据的因子分析方法,从产业规模、产业增长潜力、产业竞争优势、产业经济效益四个层面对河南省各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结合河南省经济和资源实际状况,最终选择了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等行业作为河南省服务业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一方面与河南省在全国所处的战略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对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针对现阶段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所处的整个大的经济背景下,研究了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推动河南省服务业支撑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越来越明显.以河南省为研究视角,通过和中部其他五省的比较及具体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河南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增长,而河南省的服务业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使其集聚效应更加显著。本文尝试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和与城镇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对河南、浙江、四川和安徽四省的服务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分析研究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经济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有不少学者研究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以河南省2006—2017年18个地市面板数据分析河南省金融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用区位熵测度各地市金融产业聚集程度,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市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聚集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金融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河南省部分地区的金融产业相对还是比较分散,只有当金融产业集聚到一定水平才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先从其经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构建中部6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比研究,客观评价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以对外直接投资和服务业外包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业跨国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机。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明的实证模型,对我国利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两者互为因果。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通过产业升级、技术转移、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式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产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正逐渐升高,同时服务业进出口贸易与吸收外商投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利用1992-2011年的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服务业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出口是引起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原因,FDI与服务业经济增长互相影响关系不显著;服务业经济增长不是引起出口的原因;进口与服务业增长互为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剖析服务业FDI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服务业FDI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FDI对服务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服务业FDI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公共服务创造效应以及服务贸易效应对服务业经济的发展施加积极影响。另外,服务业国内投资对服务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与提高内资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实现服务业FDI与服务业国内投资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协同推动。  相似文献   

11.
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对河南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应按照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科学有效的道路,在发展中应采取两阶段和八步骤的发展路径,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服务业集聚区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刘现准 《中国市场》2014,(23):66-69
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对河南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应按照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科学有效的道路,在发展中应采取两阶段和八步骤的发展路径,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服务业集聚区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王丽芳 《商》2014,(8):223-223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扶持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发展程度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依据工业化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通过国内外经济学家对服务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我国和先进地区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趋势和规律,介绍了高成长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征,结合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提出了河南省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发展的阶段研判,这对于河南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促进产业转型、转换发展动力,提升河南省在全国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在上海市GDP中占比逐步上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文章在分析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理论基础上,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上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自身发展的直接效应、对制造业的间接效应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质量,并加强产业间融合、提升服务要素利用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6,(7)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经济结构在不断升级,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究,分析得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机理,并提出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互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经过对以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关系的回顾,针对河南省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分别进行了金融相关比率、金融业产值占第三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河南省资本市场的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建立了河南省金融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采用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关系,得出了河南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要从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统筹进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旅游业融合这一角度研究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策略,这对于河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产业间的融合可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这个论点,梳理产业融合与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的相关文献,从而可以为相关研究建立起理论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现代服务业的知识性和信息服务性,使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机制,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紧密结合,构建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服务支持体系,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新疆2006—2019年的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了测度,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不高且各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集聚对于经济增长产生了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