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老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老话也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地方政府正在或即将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地方版“四万亿”争论甚嚣尘上,我们不禁思考:这到底是杯弓蛇影,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相似文献   

2.
又是“两会”召开之际,又到国是共商之时。2009年国是之重点何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十二字真言,人所共识,自不待言,问题是如何落实这十二个字?当前国内的经济困难表面上看来由国际金融危机触发,但如果把一切都归咎于国际,对国内因素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又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希望全都寄托在“四万亿”或“加大政府投入”上,则属大谬!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18-24日,山东“两会”圆满召开。此次“两会上”,山东经济社会中的新变化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山东经济成绩突出,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迈上四万亿元、三千亿元、两干亿美元新台阶,全省居民收入增长首超GDP.服务业投资超过二产,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2年,山东民生承诺不断增加,投资倾向重点民生,区域带动战略不断推进,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  相似文献   

4.
所谓地方政府合作,是指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包括“横向”合作与“斜向”合作两种情况。“横行”合作指的是平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斜向”合作则是指平级而又没有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之间都建立了对口合作机制。但是,在援建任务结束后,这些在特殊背景下出现的地方政府合作能够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吗?在后援建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当“美债”、“欧债”一系列债务危机在2011年成为社会“热词”之后,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也将在2012年迎来今后几年的偿债高峰.那么我国目前的政府公共债务规模怎样?政府隐性债务是否安全?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该如何认识?这些日渐成为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文章即围绕上述几个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6.
新月 《新财经》2010,(4):16-17
房地产问题,已成为当今民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从今年全国“两会”可以看出,老百姓一直期待着房市维稳,房价趋于合理。去年房价的飙涨,市场普遍认为同四万亿救市掀起信贷狂潮有关。政府却不这样认为,为了证明此说法子虚乌有,还把话说得很绝,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四万亿投资没有一分钱流人股市、楼市。这种绝对说法,恐怕小学生都不信。  相似文献   

7.
从用地“以租代征”到神秘的“售后返租”,万客隆在地产政策,资本,市场的诸多考量中规避了什么?得失之间,地方政府如何权衡?“万客隆”何以一路“绿灯”?在“市场魔方”的变幻之中,政府,企业,投资,失地农民最终能否实现多赢?[编按]  相似文献   

8.
财经要闻     
《宁波经济》2009,(7):10-11
中国将四万亿投资计划中的两千亿用于绿色经济,财政收入保8%任务艰巨,新统计法杜绝官员干预统计,我国大帽提高烟产品消费税,沿海经济初步形成“三大四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去年此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汹涌来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的、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四万亿投资、“双扩张”政策、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高出口退税率、IPO……“一揽子”刺激政策及时、有力、紧密相扣。  相似文献   

10.
宋小涛 《发展》2010,(9):94-96
“开门立法”已在多个省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公众中征集到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地方人大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大多数“开门立法”是各地方人大常委会选择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律草案进行的,只是将“门”打开在初级阶段,公众并未真正参与到立法的整个过程。怎么样使“开门立法”成为“常态”?什么样的地方立法,立法的哪些阶段可以向公众整体开放?公众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到地方立法中?公众的意见如何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特别是提出反对意见的声音能不能释放并认真解答?同时,一些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的评估评价机制中,能否增入本法律在颁布之初的公众参与状况作为评价的指标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立法的不同阶段,配套方便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最终能在“大众立法”和“精英立法”之间找出合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赵珍 《魅力中国》2010,(29):325-325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2009年地方债务负担更加严重,其潜在的风险及暴露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威胁到我国银行信贷体系甚至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我国目前地方债务借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地方债务存在的风险以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风险,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家谈房     
<正>【政府】首先当然是政府,这又可以细分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最希望看到的是房价缓慢上涨,暴涨暴跌都是不愿意看到的。2008年为了救市整出个四万亿,结果大量资金都流向了楼市,现在不可能再有四万亿了。中央已经明确表明不会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地方政府想的是当地房价越贵越好,房价越贵,地价就越贵,地价越贵他卖地就有更多收入,有了更多收入将来干什么都有力气。但地方政府没办法控制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也管不了,银行也不听他的。所以地  相似文献   

13.
沈建光 《宁波经济》2014,(7):I0015-I0016
伴随着李克强总理在英国访问期间对7.5%增长下限的强化,市场对于政策底线的预期与讨论空前热烈。 要不要7.5%? 这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其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种认识误区,即相当于一部分观点认为7.5%代表着稳增长与调结构两种力量的对比,7.5%目标意味着刺激占据上风,改革将要居于次要地位,极端情况下是中国将重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老路。  相似文献   

14.
流动的代价     
在西部一些地方,每当寒暑假,青年教师见面的问候语都是“活动了吗?进城有希望吗?”“调动”或者“进城”是青年教师寒暑假谈论最多的话题,而调动成功的秘诀是这些教师最喜欢打听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地方债凶猛     
与其发行地方债,不如规范地方融资平台,重新审视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在新一轮经济下滑周期来临之际,国家版四万亿刺激政策并未出台,而地方的投资规划却蠢蠢欲动。在过去的数月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投资规划——四川4.3万亿元、贵州1.7万亿元、浙江未来五年投资超10万亿元、广西1.5万亿  相似文献   

16.
“保增长、扩内需”,无疑是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强。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如何让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不同地区将面临哪些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作为中央相关政策的具体施行者,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地方政府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他们会有哪些思考?他们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相关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条子和招呼怎么对付? 据说,大部分海关关长的办公室抽屉或保险柜里都有一堆各式各样的条子。条子从哪里来?写了些什么?只有写条子和看条子的人才知道。还有一些只存在于空气中的“招呼”,则更是来无影去无踪。在远华走私案审理中,这些“条子”还成为被告律师一个重要的辩护手段,以说明“一线人员”在“上头”压力下的身不由己。 海关虽是从上到下一条线的垂直领导体制,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海关一般很难超然于“地方利益”之外。一声“关照”里面有太丰富的含义。上级领导、地方首脑和特种企业的面子就摆在那,给不给?在权…  相似文献   

18.
唐长安城堪称世界贸易中心的地方在哪里?传说中的“九宫格局”到底是什么样子?一个在西安即将实施的重建项目将给世人揭开这个谜底。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重庆的情报界是什么状况?美国在重庆组建的情报机构所在地“欢乐谷”是什么地方?驻渝各国外交官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0.
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光伏冲动”下,地方政府、银行等纷纷借钱助光伏企业入场“豪赌”。然而,一旦行业萧条、“光速”停止、企业维艰,砸进去的钱怎么办?这么大的摊子,就让它烂在眼前吗?或者说,彭小峰的赛维真能和乔布斯的苹果一样,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