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季度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经济回暖的迹象己愈加明显。在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内需潜力正在逐步有效地释放。但内需启动后可否实现持续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危机波及最深的中小企业群体是否得到恢复和改善。这一群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乎我国保增长、保稳定、促就业等目标完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各国都要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考虑到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部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需要各国在各自国情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今世界严峻的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现状,国际社会普遍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具体有效的实践模式。知识经济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用智力资源替代物质资源,强调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投入较少的自然资源,得到较多的回报,符合传统的思想观念,取得了快速发展。而循环经济强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强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要求人类应转变长期以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然会遭遇一系列的难题,碰到许许多多的挑战。但是,基于中国内部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外部日益严重的国际环境公约和绿色贸易壁垒压力,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8日,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15周年的纪念日。这次重要的讲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重温南巡讲话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仍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义。鉴于此,本刊推出纪念南巡讲话系列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
一、《增长的极限》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敲响了警钟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成就,显示了科学技术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人类欣赏着自身变革自然的手段:从石器到火的利用,从铁器到古代动力,从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遇到了经济如何才能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耽心中国还能坚持多久。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中国人能够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国情。从原始的农业经济到现代的信息经济,中国拥有独特的多元生产力形态,这就是当前我国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16.
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以及为此而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中国当前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经济政策的主调。这次论坛的主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对于中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一、可持的经济发展理念及中国的前景。1.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但作为普遍观念被接受却来自布伦特委员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可持续 发展”。“发展”这一概念本身包含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可持续性”的要求,则将社会公平推广到了代际公平;即所谓“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记者:作为战略学者,您最近提出在新的世纪,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式应急需确立和实施协调发展战略,这种提法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