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肃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居民消费在整个居民消费当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三是农村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从1996年开始一直是处于下降状态。扩大甘肃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财政支出为突破口,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新农村建设;二是尽快建立与健全农村物价监控体系;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四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2.
农村消费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农村消费需求不旺,必将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应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购买能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改变消费观念,引导农民提高消费意识;健全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3.
2007年肇庆农民人均工资收入明显增加,农村人口外出就业所得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4%,这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2006年36万人),劳动力转移处于无序状态以及转移的规模和质量都很低的现状使得肇庆农民工资性收入从全省来看,刚刚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为认为只有真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和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问题,才能长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赶超珠三角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缺乏积极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城市化整体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旨在扩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思路模式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理性选择。基于扩大非农就业的路径选择,城市化促进模式体现为一个政策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收入,降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成本,扩大非农产业市场的劳动需求,完善城市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与现实中较低的消费水平这对矛盾并存,农村消费不足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对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明显不足的现实,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让农村居民"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乐"消费等四方面提出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杰  何畅 《西部金融》2012,(5):83-8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资产结构较为单一;农民预期消费需求结构进一步升级,但受物价上涨带动支出增长过快,导致农民未来大宗消费动力不足;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服务水平发展较慢,农村居民金融观念亟待增强。同时,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相对较低且不稳定、支出增长过快、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 《全国商情》2007,(12):96-97,121
目前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民的消费现状及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诸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趋缓、预防动机增强等,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购买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预期,培育新的消费观念,建立农村信用消费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农民迫切希望转向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持续增加,而农村流动劳动力大多是在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所以从非正规就业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非正规就业的现状以及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9.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相似文献   

10.
根据西方有关收入—消费关系的理论,我国城乡收入的差别导致了城乡消费的差别,这决定了目前我国为拉动经济而扩大消费需求的区位重点在农村地区,而非城镇地区。要通过调整农村财政政策,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税费改革的推行力度等,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交通通讯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2002年~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等消费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交通通讯设施投入、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业、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发展交通通讯消费信贷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是决定农民增收以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就业作为民生的基本需求,是财税政策的重要构成内容。本文从制约辽宁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其影响农民收入动因的分析视角,深入阐释了新形势下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可行途径及其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分析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滞后状况和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诸多因素,指出农民缺乏购买力是消费潜力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的最大障碍。为了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本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改善消费环境、调整产品供给结构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消费需求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增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继而改善民生。通过在山东省实地调研发现,收入分配不均、农村收入偏低以及消费软环境不完善是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提出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改善消费软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由于中低收入居民人数众多且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所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应该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能力和增强他们的消费需求欲望.提高其消费能力的主要办法是提高其收入、降低商品价格以及发展消费信贷;增强其消费欲望可以从完善社会保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消费需求热点和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以及更新消费观念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难点主要有:第一,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短缺;第二,农民消费观念的滞后;第三,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第四,农村消费环境差;第五,农民消费素质偏低;第六,工业企业产品结构不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第七,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滞后。针对这些难点,要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整体消费水平;第二,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第三,转变营销观念,强化对农村市场的现代营销;第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内需不足的关键在于消费需求的不足 ,而农村消费市场的萎缩是导致全社会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导致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放慢。因此 ,要扩大消费需求 ,必须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居民各类消费品的边际支出份额有很大的差异,食品和衣着这类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品的边际支出份额小于1,而其他六类消费品则都大于1。从支出弹性上看,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而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存性消费比重逐步降低,发展性消费开始成为提高农民福利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应该在进一步努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同时,扩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此外,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的支出弹性随收入分布呈倒U变化,这极大地改进了传统需求系统只能拟合线性变化的不足,丰富了对居民消费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意义,消费是内需增长的最终目标,也是强大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投资只有符合市场消费需求,而且是有效需求,才能实现盈利项目、取得实际效益.消费行为和市场需求主导着投资取向和规模.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必须培养广大的有效需求,而达到这一点,必须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资本存量过高、工资收入过低导致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必须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两种途径,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发展上;提高经济增长率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并最终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