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五要素"是一切新闻写作必须共同遵守的起码要求.没有"五要素",新闻便不称其为新闻.多写短新闻,是新闻改革的内容之一,遵循新闻规律,使我们的短新闻从量到质都有一个飞跃,从而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是新闻改革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提倡在五个W上下功夫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遵循.这一重要论断,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源自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深化了对教育本质功能的认识,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闻伦理是伦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投射和反映,是指从事采访、编辑、出版、管理等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媒体人在思想上与心理上的懈怠,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伦理失范的现象。认清并解决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冲突问题是每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媒体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要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闻报道要理性地引导舆论走向。作为媒体人,要坚守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正是这一哲学原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会主题"中"促进社会和谐"之要旨,初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广泛而深刻之社会内涵,也初步探析报道民生新闻的理论和实践之思想意义,认为民众生活的不断改善和他们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报道民生新闻也就必然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而久远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超越以往历史的社会变革当中,及时而准确、全面而科学地报道民生新闻,将会有力地促进社会和谐,将会以强大的舆论影响和充实的精神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以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地面临眼前的困难和挑战,沉着冷静地应对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克服前进路途的一切艰难险阻而奋力前行,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齐心协力地去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6.
彭跃社 《企业家天地》2011,(10):191-192
“以人民群众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实质所在。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思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英雄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正确的权力观为理论依据;其科学内涵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不断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一切尊重人民群众。其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是“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人民为本思想植根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植根于对人民群众深厚的爱,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二、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四、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邓小平的人民为本思想即是以富民为核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手段,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人民群众为依靠力量,充分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提高人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的多种需求、体现人的最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来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我们党进行价值判断的根本标准,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决策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人民性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根据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从观念上和理论上自觉地认定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评判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这是毛泽东人民标准论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蔡克文  王善 《全国商情》2008,3(6):138-139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评判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这是毛泽东人民标准论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小康"是一个发展概念,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同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体现了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定位与发展思想密切相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理念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实现发展导向的经济转型.本文阐述了中国发展思想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经验,总结了现阶段中国发展思想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坚持人民导向的原因.本文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确保经济发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路径选择,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中公平性、 普惠性等现实问题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4.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是一种贴近受众的很好的传播新闻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新闻节目都适宜"说新闻"的形式.电视新闻的"说"与"播"应当共存,互相结合,共同完善.当前,"说新闻"存在的一味迎合受众、调侃过度、语言结构松散等现象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15.
林志宏 《西部金融》2003,(11):53-5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她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其理论内核和实践归宿,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老干部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他们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代表和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心老干部,做好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从历史观看,这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必然要求;从价值观看,这是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本质体现;从认识论看,这是认识活动规律的根本要求;从实践论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公共新闻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公共新闻"运动。尽管它至今没有形成确定的概念与清晰的理论框架,但围绕"为人民"这一理念,力图挽救日益堕落的公共生活以及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推动了"美国新闻史上最有组织的内部社会运动"。但这一运动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无法摆脱媒体专业主义、企业形态、合作分工的影响,无法真正实现公众为表达自己的声音而要求的近用权,势必被更为民主的"市民新闻"所替代。  相似文献   

18.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新世纪蓝图。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应该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来研究新闻价值的取向问题,使得新闻的价值取向具有更多的社会学意义,更好地为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服务。一方面新闻价值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及时反映着社会的变革,带给人们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另一方面,由于受商业利益的影响,新闻的取向偏离整个信息受众的公共利益,使得新闻价值的公共议题过份低俗、视角过份狭窄。新闻价值在社会转型期的取向,应该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关注新闻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关注制度变迁;关注建立长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关注和维护社会公正;关注公共风险等等,帮助人们进行文化观念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浅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蔚 《企业家天地》2009,(8):103-103
二十一世纪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而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人们的思想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