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解除制度的价值就在于使当事人彻底摆脱已经成立并生效的合同的约束,消除其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影响。肯定合同解除的溯及力是体现并决定于合同解除制度的这一价值的。本文通过理清与合同解除溯及力相关的一些问题,重新探讨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合同解除是一项重要的合同法律制度。合同解除后,以保护非违约方或当事人双方的合法利益为衡量标准,原合同有可能溯及合同成立时归于消灭,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也有可能自合同解除时消灭,不具有溯及力。合同解除后的溯及力问题与合同解除的重要法律后果关系密切。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两个方面:恢复原状与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3.
保险合同是特殊的合同,对于保险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的问题,在理论上一直存在着争议。无论从微观上还是从宏观上.明确保险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09年修订的新《保险法》条文出发,给出了保险合同法定解除有无溯及力的判断标准和步骤,并对保险法在溯及力的立法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是合同解除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极富争议的一个问题。在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学说中,直接效力说、间接效力说等学说无法解决合同解除后恢复原状与损害赔偿并存的理论困境。清算说则可以避免这种矛盾,在理论上解决了恢复原状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难以并存的难题。我国未来合同法的发展应注意借鉴清算说,从而完善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5.
合同解除制度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结构 从合同法体系上看,可以导致"解除合同"这一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有: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当事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合同、违约解除四大类型.虽然这四类解除在客观后果上可以是相同的--都会造成合同关系的终止,但是,适用各个情形的法定条件却是不相同的.从学理角度上看,大多把因"情势变更"的解除和"不可抗辩"的解除作为合同解除制度相互独立法律制度而存在.从立法技术上看,当在构建一个法律制度时,不能仅因为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而把可能导致该相同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进行简单相加而归为一类,作为同一法律制度的内容对待.  相似文献   

6.
在结构——功能论的分析框架下,保险合同法定解除的效果应当以矫正投保方违约或者客观情事变化所破坏的平衡为指导,去除投保方多获取的利益,对保险人的合理利益受损提供救济。溯及力有无的确定是保险合同法定解除效果的关键。保险合同的类型、保险当事人利益的维护、投保方过错的可归责性以及过错程度是对我国保险合同法定解除溯及力进行类型化构建的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审判中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结果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合同的解除与解除权行使的主体、合同解除权行使的先决条件、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定程序以及合同解除权行使后的法律救济。从而得出合同解除权行使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合同解除作为违约的救济方式之一,究竟具有何种法律效果,各国立法不一,学界也有诸多的争议.本文将就合同解除的相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合同解除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其立法受到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和法律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的规定不尽一致。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当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合同解除相关问题的阐述,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现行合同法相关规定的优劣。以期能够时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更加的注重自身利益的保护,合同中约定的利益由于合同的解除没有实现,使得权利人遭受损失,应该得到赔偿。但是在现有的法律条款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司法实践中得到赔偿的情况不甚理想。本文通过对发条的分析,在平衡各种利益的基础之上,根据合同的基本原则和一定的法理基础,认为可得利益应该得到赔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第36条应该解释为:法定或约定形式是合同的特别成立要件。合同的形式瑕疵可以因履行而补正,但《合同法》第36条对于合同义务的履行程度、形式瑕疵补正是否有溯及力以及继续性合同形式瑕疵补正的效力等问题缺乏完备的规定,对于约定形式的欠缺没有予以特殊处理。对此,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民法典》580条第2款弥补了立法上没有规定违约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的空白,其性质不是法定解除权而是司法解除权。该规则主要用于解决合同僵局问题,通过法院审查是否属于合同僵局以及是否有必要解除合同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及维护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不是一般性规则,需要在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以及程序条件上进行适用的限制。同时,因为该条款诞生的仓促性,其内容和立法语言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适用时需要和《九民纪要》规定的违约方起诉解除规则相衔接,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法定清算关系说”视角下,合同解除之后双方即进入一种清算关系,产生恢复原状之义务,然而返还义务人却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返还不能。是否直接禁止买受人的解除权与是否需要其承担价值补偿义务殊途同归,似乎更是协调配合一国法律制度内部各个规则的问题。可归责于买受人的原因致使返还不能时,买受人仅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况下负价值补偿义务,但其在知晓解除事由之后发生上述情形则不受此优待;可归责于卖方或不可归责于双方致使返还不能时,买受人不负价值补偿义务。对于价额补偿的计算标准,合同约定的对待给付数额原则上仍具参考性,在返还义务人意思决定有瑕疵时,应当按照客观价值确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采取了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性的模式.此种制度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既要照顾到企业的利益,也要确保劳动者的利益;对解除权行使的重点是完善预告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律师信箱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须及时;签订商铺租赁合同应注意完善涉及装修问题的条款;商标“反向假冒”侵犯商标权;小区环境与楼盘广告不符 开发商是否要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6.
教师申诉是教师的一项权利,在一起教师申诉案中,法的溯及力问题成为是否受理的核心.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在适用中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某些程序性规定具有溯及力,但必须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教师法》39条进一步对教师申诉制度进行了规定,主要是对教师申诉权的实体规定,不应将其视为程序性规定,且《教师法》未明确规定该法具有溯及力.  相似文献   

17.
合同诈骗罪之所以区别于普通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利用了"合同"这一形式.因此合同概念的界定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构成合同诈骗罪之"合同"的形式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仲裁协议是独立于合同存在的,法律还明确规定,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但对合同转让仲裁协议是否随之转让,或就及第三人的效力,即追及力,目前法律没有规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就仲裁协议的追及力存在争议。本文从仲裁协议的自愿原则,意思表达的主体特定性,论述仲裁协议无追及力,对合同转让如何确保仲裁协议效力,如何避免纠纷,顺利实施仲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第67号指导案例的裁判说理混用了《合同法》第94条和第167条(现民法典合同编第563条和第634条)的解除条件.股权分期付款转让合同中出让人行使解除权,应首先承认股权分期转让合同作为无名合同要参照适用买卖合同,再考量其是否满足分期付款买卖的物先交付性和分期付款性,其合同适用范围应不局限于最高人民法院所限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采取了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性的模式,此种制度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既要照顾到企业的利益,也要确保劳动者的利益,对解除权行使的重点是完善预告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