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是由政策—制度话语和学术—理论话语共同构成的,前一种话语集中体现于党和政府的各种文件和报告所揭示的路线、方针、政策,后者则体现为学术生产的成果,两种话语虽有交集,但在类型上存在明确的差别,各自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要求实现这两种话语类型的互动和彼此间的创造性转化。政策—制度话语是在因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特定历史时空下的现实相关性,旨在为制度变迁提供直接的方向和路线的指引。学术—理论话语则具有某种普遍性,它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出发,借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术语,为政策—制度话语提供学理的解释或系统化、一般化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至今未变,这个根本不能丢。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内容、时代心理特征、语言形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理论工作者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转化成为"大众话语",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财政社会学注重解释在不同财政体制下国家的政治形态和不同政治形态的国家在财政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变化,从而使财政制度成为理解和分析国家形态—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三维度间关系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财政社会学强调“税收讨价还价—政治民主模式”的政治价值取向,并由此将税收国家与政治民主相对应.面对这种制度变迁路径下所产生的“中国困惑”,财政社会学提出了税收制度改革和“国退民进”的解决方案.在构建中国财政学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但同时需扬弃其现有理论中特定的话语特权和政治价值判断,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来构建未来中国的财政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经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体系,并以其思想内容的继承性、表达方式的大众性、根本旨趣的实践性和终极价值的人民性等鲜明特性,表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理念,指引着中国改革前进的方向。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关切和质疑,不断提升其大众认同度,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强化其内生创新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的提升和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具体体现在宏观学科建设、学科内容建设和学科方法建设等三个层次;这些层次的具体展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与中国的发展建设实际不断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深化,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发展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形态是"乐感文化"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化的文化基础.所谓艺术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观念和精神等与各种艺术形态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或艺术形态中,艺术形态化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使中国大众在享受艺术的活动中,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大众普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创新性原则、现代化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文章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阐述了社会主义观念的变迁,对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过程、运动、实践、创新、追求和奋斗;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党的领导和亿万人民的奋斗相统一、曲折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因素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党的坚强有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态度、遵循理论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其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秉承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宝贵的理论成果。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同质的,它们的契合点体现在:生产力标准是根本前提;人民利益标准是基本准绳;先进文化标准是国之灵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新型合作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涌现出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背景下,遵循国际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并考虑到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来构建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框架,并科学地区分我国现存不同形态的合作经济组织,分层次地发展这些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一是对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二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贡献 ;三是对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中国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深刻理解、系统把握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理论中心、以实事求是为研究宗旨、以实现现代化为基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归宿等时代特征,对于认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研究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准确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历史进程、历史规律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问题为研究起点,整体审视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发展。中国现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内蕴着客观的历史逻辑理路,而且事实上始终遵循着整体性继承——个别性突破——阶段性整合的理论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17.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探索不断中国化,并形成了其理论化的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学思想,其进程分为初步形成、不断发展以及逐步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浑厚的哲学底蕴,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高超的实践辩证法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了革命、建设、改革等阶段,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产生了很丰富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了以创新性为核心的集实践性、曲折性、群众性、民族性为一体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