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发展问题的重点.由于发展历史、政策作用、行政体制和市场机制等多方面复杂原因,我国农民收入出现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等方面问题.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农民收入开始进入缓慢增长的阶段,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变得非常困难,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增加农民收入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于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但伴随而来的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差距,增加消费必须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大反贫困再分配力度.  相似文献   

4.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不发达,以西部农业大县泸县为例,分析了其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塔娜 《北方经济》2013,(11):81-83
一、二连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一)非公有制经济总量逐步扩大,个体私营经济是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达10040户,比2010年增加2841户,年均增长18.1%.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已达到100106户,比2010年增加3533户,年均增长24.3%;私营企业达到920户数,比2010年增加227户,年均增长15.2%.  相似文献   

6.
沙拜次力 《发展》2004,(8):14-15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发展抓项目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对贫困落后的甘南藏区来讲,更是缩短差距、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甘南的发展才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为此抓好项目建设,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本文就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促进农民增收要多管齐下 促进农民增收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多管齐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一是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的水平.三是增加"三农"的投入.四是促进农民就业.五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六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逐渐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土地规模效益,进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充分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充分就业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不仅是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社会活力、增加社会财富、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顾锦林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31-133
养老金缺口是阻碍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从养老金缺口的原因分析,得出我国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建设的缺失,并针对导致养老金缺口的不同原因,提出了增加个人缴费、增加战略储备金和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等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原  刘嘉慧 《发展》2007,(2):29-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公共关系作为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传播沟通艺术,是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沟通信息、增加了解、化解矛盾、促进协调与合作、增加效益等职能,它所追求的是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和谐共存、和谐交往、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眉县是农业县.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县政府的首位思考."县长张乃卫话锋一转,直奔主题,"猕猴桃是眉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是农民眼里的'钱蛋蛋'.  相似文献   

14.
工业扶持农业:我国发展农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非农部门对农业的投入,实行扶持农业的政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转型时期.农业政策要适应农业的转型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由农业支援工业转变为工业扶持农业.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历史以及我国国情,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实行工业扶持农业的经济政策,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宋立夫 《天津经济》2014,(11):30-33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村集体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更关系到基层的和谐稳定.本文阐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纯在的问题,浅谈了当前发展村集体经济几点自身体会,详述了本地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一、陕西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时代的要求 (一)陕西经济发展阶段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 目前陕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陕西第二产业增加值6836.27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2%,城镇化率达到47.3%.按照城镇化发展一般规律,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在30%-70%的发展阶段和工业化阶段是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 (二)扩大内需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 目前,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城镇化能带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房地产等投资需求,拉动居民消费.小城镇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设施的逐步完善,极大地吸引了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带动了城镇人口增加和建筑、建材、交通、电信等4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力地增强了城乡的消费支出能力.据测算,陕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农民的3倍以上,"十一五"期间,陕西城镇化率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即可增加居民消费约24.3亿元,拉动GDP增长约81.1亿元.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如何发展自身经济,迎头赶上并超过经济发达的地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要实现青海经济大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特色农牧业,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被视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就青海而言,发展特色农牧业,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增加农民收入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内需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开拓,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解决农民出路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延缓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现代化所需要的观念的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打破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成长带来了全面性的城市交通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是我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城市病"之一,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