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正中 《山西金融》2003,(11):72-72
凭证式国债自发行以来,以其收益性高、安全性好而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发行数量逐年增加。凭证式国债的发展,对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我们对凭证式国债的调查,发现在凭证式国债发行兑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1982~1988年,财政部曾以收款单形式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发行过大量国债,至1997年已全部到期,但至今仍有一定数额的国债尚未兑付。为了维护国债信誉、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1999年财政部、人民银行对此进行了全面清理,由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接收国债收款单存根联,并负责日后的兑付工作,随着兑付工作的接管,兑付风险如影随形,其防范工作也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笔者仅从兑付主体的视角分析国债兑付资金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财政部、人总行的大力支持下,到期应兑付国债大部分得到了及时足额兑付,人民群众较为满意,国债的信誉得到了维护,为国家继续发行新国债,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绝大部分到期应兑付国债已兑付,国家财政部门今年以来,对零星的应兑付未兑付国债采取了改变通常拨付国债兑付基金给商业银行用于兑付的做法,今年不予拨付国债兑付基金,  相似文献   

4.
发行国债为国家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兑付国债是保证今后发行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发行工作还是兑付工作,都具有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工作量大,手续繁锁等特点,发行工作宣传的力度、兑付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维护国家债券信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1年是国债兑付的第二个高峰年,我行全年共兑付国债本息2011万元,没有出现排长队挤兑的现象,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早在年初全市国债发行会议上,我们就结合会议内容向各部门与会代表宣讲做好国债兑付工作的意义、政策,要求财政、金融各部门积极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 6月初,我市成立了以银行、财政为主体的市国  相似文献   

6.
努力做好国家债券的还本付息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司杨培梓1995年的国家债券还本付息工作于7月1日在全国全面展开。今年是办理国债兑付工作的第10年,也是历史上国债兑付数量最大、兑付品种最多的一年,仅新到期的国债本息就达700多亿元,再加上以前年度到期应...  相似文献   

7.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发行以来,由于具有记名、可挂失、可提前兑付、可抵押融资和收益稳定等特点,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凭证式国债更是火爆热销,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投资渠道。凭证式国债的大量发行,既拓展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又增加了财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发行量逐年增长,国债种类日趋多样,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投资需求,促进了人们的投资需求,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但是,伴随着国债的发行和到期兑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非法手段,铤而走险制贩各种假券、变造券、以获取经济利益。假券及变造券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国债信誉,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假券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国债反假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凭证式国债首次发行开始,作为国债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桥梁纽带的国债承销机构担负着储蓄国债的发售、兑付工作,在包销发行方式下,承销机构积极采取促销措施,扩大发行范围,为国家筹集社会建设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2012年开始,国债发行方式由包销改为代销,承销机构履行的是代理销售义务,没有包销义务,由此也影响了承销机构促销国债的积极性,国债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为加强对国债承销机构国债管理,保证储蓄国债的顺利发行、兑付,本文结合国债工作实际,就人民银行基层国库如何做好储蓄国债承销机构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凭证式国债是政府为筹集国家建设资金而面向社会发行的一种国家储蓄债,可以挂失、提前兑取,投资风险极低而收益较高.青岛商业银行作为凭证式国债的一级承销商,每期承销额度都比较大,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国债业务系统,用以管理国债的发售、兑付和收益核算等,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数期国债的发售和兑付业务,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田甜 《新疆金融》2006,(10):42-42
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来,有效拓宽了资金筹措渠道,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但随之出现的新问题对国债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保证国债资金的顺利发行,合理、高效、安全地运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作为国库经理机构,人民银行担负着对国债发行和兑付的管理与监督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12.
内江市(含资阳地区),1982年至1988年采用行政方式发行给单位的国债,至今还有337万元尚未兑付,涉及单位2535个,这一遗留问题,给国债兑付及清理工作造成很大难度。究其原因有:一、单位购置的国债,一般期限长,利息计算复杂。1982年至1988年单位购置的国债,由于当时特定环境影响,部份国债到期后,已由国家改为转换券延期兑付,或是分次兑付,兑付期限均在10年以上,以致较多单位未能兑付,约占应兑未兑额的6.7%。二、单位财务管理不健全,部份国债收据未列入移交清单,或者丢失,或因财务人员工作变动,未交待国债收据放在何处.…  相似文献   

13.
邹旭  邵茜  褚秀娟 《时代金融》2012,(23):69+72
<正>储蓄式国债是指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自1994年首次发行以来,储蓄国债为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储蓄国债发行兑付的监督管理部门,在规范国债运行秩序,规避国债资金风险,维护投资人权益,促进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针对国债发行系统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14.
邹旭  邵茜  褚秀娟 《云南金融》2012,(8Z):69-69
<正>储蓄式国债是指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自1994年首次发行以来,储蓄国债为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储蓄国债发行兑付的监督管理部门,在规范国债运行秩序,规避国债资金风险,维护投资人权益,促进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针对国债发行系统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模式,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促进凭证式国债顺利发行,人民银行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国债承销团成员实现凭证式国债债券登记的网络化管理、同城同行的通买通卖和国债发行额度的计算机调剂与管理。同时,通知还要求各国债承销团成员开发的国债软件管理系统应具备发行、兑付、质押贷款、余额查询、债权挂失等完整的统计功能和快捷的数据采集手段,以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凭证式国债发行、兑付的相关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政策。一、华夏银行凭证式国债发行管理现状目前,华夏银行凭证式国债的发行…  相似文献   

16.
凭证式国债是以财政部为发行主体,以国家信用为保证、依靠我国各家银行的金融网点点多面广的的优势,面向我国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的储蓄类债券.素以金边债券著称的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来,倍受广大中小投资者青睐,从财政部各年度凭证式国债发行、兑付及余额情况统计表明,1994年至2002年共发行凭证式国债12664.15亿元,占内债发行量的39%.它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筑我国储蓄国债体系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梅 《武汉金融》2004,(11):61-62
与国外储蓄国债相比,我国凭证式国债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发行方式、品种设计、利率定价机制、承销机制上却有很大差异,存在期限机构不合理、利率设计欠科学、认购主体过于集中、分销渠道单一、国债法规不健全,提前兑付风险暗蓄等弊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国债发行新体系,就必须在品种设计、发行方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变新,并逐步和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储蓄国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意识弱化。1995年,为解决储蓄国债发行和兑付渠道不畅、国家信用被冒用的问题。我国成立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公司”)。中央国债公司的成立,初步构建了一个规范的国债营销系统.改进了国债债权托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国债收款单是指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在1982年至1988年对单位签发的国库券收款单、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收款单和个人国库券收款单。2000年以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成为办理国债收款单的兑付主体。为有效防范化解国债收款单兑付中的风险和维护国债投资者的利益,人民银行分支行运用国家债券收款单管理应用系统进行国债兑付业务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当集中各方面财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从1981年至1997年,面向社会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和国库券收款单,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国债已于1999年全部到了兑付期,在兑付过程中,由于发行年代久远、债权人变化等原因,给兑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