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养老风俗下的农村家庭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将日益突出。从目前各界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来看 ,多数围绕农村人口的养老方式展开 ,而对农村养老的养老客体 (即谁在被养 )、养老环境则研究较少。我们在问卷调查、个案深度访谈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了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某村和江西高安市石脑镇某村的养老客体、养老环境 ,从而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两个农村地区 ,不同的养老风俗会产生不同的农村家庭养老状况。江西高安市石脑镇粮食作物以双季稻为主 ,同时生产花生、棉花、油菜、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 ,该镇年人均纯收入为…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凸显,并将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农村社会问题之一.我国的养老模式虽然种类较多,但是目前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思路也在于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推进农村社区养老,建立多种模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条件与动力、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程静 《农业经济》2014,(2):88-89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孝文化是农村家庭养老的文化基础。受市场经济和现代价值观的冲击,孝文化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中弱化。如何重建孝文化,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孝文化在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中弱化的表现,并重点分析了弱化的原因,最后提出重建孝文化,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加严重,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调研,唐山市农村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国家养老等几种方式,养老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以国家养老为辅,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助老健康御险等为补充的综合模式.通过对各种养老方式现状的分析,结合时代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唐山市今后要在农村重点发展社会化养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以国家养老为辅助,以社会养老为方向,以其他方式为补充的综合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村家庭结构的核心化,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土地保障功能衰弱等原因,我国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保障多元化的养老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我国经济基础尚不雄厚的实际,我国农村地区应该在得到国家和社会大力支持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全国农村老人实行普通的社会福利,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把依靠子女养老作为第一选择的有79.1%,男性老年人为76%,女性老年人为82%。然而,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人力自然储蓄基础之上的家庭内部资源代际交换机制。但在农村走向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这种建立在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家庭养老模式很难适应农村集体经济向家庭联产承包制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养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力来源进行界定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笔者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河南、安徽、青海以及云南等8省市的实际调查数据,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支持力进行了系统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制度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快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继续巩固农村养老家庭支持的基础地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应体现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养老或老年人供养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老年人生活及医疗必需品或费用的供给 ;二是老年人生活照料所需劳务的供给 ;三是老年人老年期所需精神慰藉的提供。笔者将以 2 0 0 0年浙江、吉林、湖北、广东、甘肃等省“计划生育对家庭的影响”(国家社科课题 )调查数据为主线 ,结合近 2 0年来有关数据 ,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变动趋势、存在的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一、农村家庭养老状况分析1 老年人的家庭状况。据 2 0 0 0年的调查 ,父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仍达 6 9%左右 ,其中与儿子生活在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保障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其中农村社区养老不失为和谐社会建设中有待发展的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大城市务工,致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精神关怀及养老照顾等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此现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减负增收、加强精神关怀及满足老年照顾服务需求3个方面入手,优化家庭养老对策,助力老人度过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海南省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居住和生活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家庭内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对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家庭内代际转移更多的表现为代际间交换关系,而非出于老年父母的需求。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是解决现行农村家庭养老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宏观环境与文化变迁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养老主体正在从家庭养老转变为"家庭-国家"联合养老,养老方式则从传统农耕模式的养老转变为"农业-市场化"的联合生产方式的养老。本文通过在S村的田野调查,初步讨论了农村养老体系的变迁过程,并对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法制保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和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具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状态与特征的年龄和个人年收入水平、反映经济支持境遇的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反映生活照料境遇的是否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以及反映情感慰藉境遇的心情烦恼时家人的反应,都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偏好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大、个人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为子女供养、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和心情烦恼时能得到家人关心与安慰的农村老年人,更可能有家庭养老偏好。因此,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不完全是一种"经济理性",而是一种嵌入生活境遇中的"情境理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养老一直以来是我国农村的主要养老方式.在传统的我国农村大家庭中,几代人共同生活,各取所需,其乐融融,这种养老方式也曾一度受到人民的普遍推崇.然而,城市化社会变迁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姚兆余  张莉 《中国农史》2006,25(4):105-111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安徽省绩溪县宅坦村家庭养老现状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士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对社会养老的认知度较低。农村家庭养老是农村家庭的生存策略,是农村社区群体规范的体现,也是农村居民承继和维护传统的“家”观念和“孝”文化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重申了农村家庭养老的主体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家庭老传统的国家,尽管在现代意识流的影响下,以家庭为社会构造根基的“伦理本位”观遭受冲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家庭养老提供了一定的辅佐作用,但在老龄化与高龄化社会,建立在家庭功能基础上的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责任不可或缺,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与重塑孝道文化是农村养老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基本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使用最为普遍和主要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有关资料显示在县(农村地区)老年人口的全部经济来源有38.1%来自子女供给。但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速度日渐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广,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正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阶段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家庭养老是指成年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为年迈的长辈提供经济上的资助、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家庭养老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张仲兵 《农业经济》2014,(4):103-10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情境,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以家庭支持为基础的传统养老模式作为农村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缓解农村养老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内部利益结构的调整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新农保"模式在我国的不断推行和深入,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地区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妥善解决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老年群体的长期照顾问题。河南省S村幸福院NGO互助养老模式在其解决养老问题的实践与探索中产生。S村作为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特点较为突出的农村,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且该地区NGO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兴起时间较早、发展历程较长,其养老模式的优越性和易复制性便于在其他地区推广。基于S村幸福院的基本情况及NGO互助养老服务运营模式,分析其发展优势与机遇、面临的劣势与挑战,并提出NGO模式下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