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生物基因制药产业相对北京、深圳、山东等经济发达城市比较薄弱,但是武汉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文章以武汉生物基因制药产业为例,描述武汉基因工程制药产业的现状,探讨分析该产业的产业价值创造能力,旨在提出有利于增强武汉生物技术制药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丁莹 《特区经济》2009,(7):172-173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将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专业转移时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最后总结出了武汉城市圈承接产业转移时所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怀劲梅 《特区经济》2011,(6):181-182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也是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高端产业组织形态。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总部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的内在规律基础上,结合武汉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通过发展总部经济优化武汉产业结构,实现武汉经济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环境—经济模型,并基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6年至2008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呈反向变化关系,其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同时,圈内9个城市环境与经济关系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武汉城市圈应加大对污染产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高产出、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5.
甘肃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聚集区,形成分工细化基础上的产业关联;发展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形成“核心—外围”式的产业链结构,增强价值链清晰、产业链相对完整、生产经营成本低、产品种类不断增多的优势;建设以整个城市为载体的大规模产业集群,重新设计、调整城市建设模式和城市空间结构,使中心城市成为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式都市;促进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密集带为载体的超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跨城市、跨城乡的产业链和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称,支持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合肥不在第一批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名单之中,但就像成都、深圳、武汉一样,也将此作为未来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武汉与我国三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部地区发展的滞后,武汉市城市聚散和辐射功能日益难以承担中部经济中心的功能。基于2000~2006年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城市产业结构截面数据,本文采用区位商和资金利税率偏离度模型对比分解各城市产业结构指标,试图找出武汉未能担当中部经济中心的原因。研究表明:武汉产业结构老化,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金融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武汉成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核心原因。在武汉的产业结构未来选择中,金融业、商贸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应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标准时代,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争夺的制高点。标准时代的到来为武汉东湖高新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武汉东湖高新区率先开展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化示范,基本探索出了适应不同企业类型和特点"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的不同模式,推进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进程,发挥标准化工作对自主创新、城市转型、产业提升和科技资源统筹的支撑服务作用,为示范区建设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建军 《特区经济》2011,(2):190-191
本文深入剖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分析区内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层次性,突出针对性,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和目标,推动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和优化升级,为产业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旅游局公布的《世界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认为,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是源于旅游产业独特的自身优势.该报告称,旅游是世界城市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发达的旅游产业为世界城市带来了旺盛的旅游消费,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仙桃市按照“经济外向型,产业轻结构”的发展定位,抢抓“1+8”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圈及圈内城市的产业联动、市场联网、设施联通、科技联姻和开发联片,主动承接武汉辐射,打武汉牌,走昆山路,唱开放戏,求大发展,为融入武汉城市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黄冈市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是一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黄冈市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倾力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13.
2022年1月17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作政府工作报告称,支持合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合肥不在第一批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名单之中,但就像成都、深圳、武汉一样,也将此作为未来的奋斗目标. 2021年7月19日,在商务部召开的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宣布,经国务院批...  相似文献   

14.
专家指出,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不是世界的政治中心。所以,北京要做世界城市,只能以文化立市。文化立市里面,旅游自然是重中之重。北京市旅游局公布的《世界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认为,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是源于旅游产业独特的自身优势。该报告称,旅游是世界城市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发达的旅游产业为世界城市带来了旺盛的旅游消费,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据统计,巴黎是世界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每年的旅游外汇收入占法国全国的一半以上;伦敦的旅游产业一直是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同时,旅游产业也是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金融产业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金融产业集聚综合得分最高,南昌金融产业集聚综合得分最低,最后针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20,(5):48-49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形成原理和经济学的本地市场效应、消费成本效应、挤出效应,结合对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西安15个服务业增加值高于宁波的城市的考察可发现,高能级政策、人口规模、人流和物流(载体)、创新实力、消费环境、国际化水平和体制机制配套已经成为决定服务业竞争力高低的七大关键要素。在这些要素上形成比较优势,宁波就能够拥有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是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浦东开放开发背景下,由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中心城市市政府及交通银行总行作为发起人,并联合沿江其他27个城市政府和大中型企业共同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64763万元,下属分别有南京、武汉、重庆三个区域性公司,一个上市公司-长江投资(600119),其他全资、控股子公司、参股企业30多家。基于集团独有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  相似文献   

18.
"创意经济"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其基础是创意资产拥有促进经济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创意产业是世界创意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意会展业对城市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创意会展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加强文化创意与会展业的有机整合,培育和完善文化中介组织的职能,构建创意会展产业积聚区,大力培养创意会展专业人才,为进一步推动武汉创意会展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是最早设立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的省份之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湖北省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992年,国务院又批准建立了襄樊高新区。除武汉东湖和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外,湖北省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黄石磁湖、荆州、宜昌、葛店、孝感、十堰等11个省级高新区。经过多年努力,湖北已初步形成了以武汉为龙头,沿长江和汉江,跨京珠高速公路和汉十高速公路,以东湖、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1个省级高新园区为主要依托的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带。目前,这些高新科技园区已成为推动武汉城市圈乃至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桑玉停  钟坚 《特区经济》2014,(8):150-151
近年来,依托武汉在展馆建设、区位交通、产业和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武汉会展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本文通过对武汉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武汉会展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会展专业人才和宣传推介不足等问题,以及来自全国各会展城市的挑战。武汉会展业应在会展配套设施建设、创建品牌会展、会展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和会展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