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国际收支在中国经济中暂居重要位置,其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可能已成为干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三层次实证分析模型,就近年来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了较大干扰,中央银行被动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但无法对冲的外汇占款仍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这种过剩流动性既会影响中国经济,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中国经济的渠道。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避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国际收支在中国经济中暂居重要位置,其所带来的外汇占款可能已成为干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量之一。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了三层次实证分析模型,就近年来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了较大干扰,中央银行被动使用一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但无法对冲的外汇占款仍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这种过剩流动性既会影响中国经济,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中国经济的渠道。因此,中央银行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改革,避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流动过剩分为宏观层面流动性过剩和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该文研究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程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商业银行自身层面以及双顺差、高储蓄、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外部视角分析了其产生的综合原因,并分析了商行流动性过剩对于商业银行、货币政策效应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效应。最后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以及政府共同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日,央行发布的《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控制流动性过剩,不能单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应以围绕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这其中“宏观三率”的调整最为重要,即利率、汇率、税率应掌握轻重缓急,采取渐进、可控、有序的组合拳式货币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经济的走向颇具戏剧性。6月以前政府还在为CPI不断上涨头疼,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8月学界还在讨论刘易斯拐点来临后如何应对劳动力短缺。转眼之间,流动性开始短缺,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存在数年的“民工荒”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就业一跃成为政府和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三元悖论中的政策选择出发,通过分析开放经济中的一般性政策选择。并结合中国当前面对的挑战——流动性过剩、高通胀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指出,我国最初的政策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在外贸结汇体制的影响下,已受到了极大挑战,并难以为继,我国最终将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流动性过剩问题始终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热点话题。近期国内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我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是备加关注,似乎当前经济运行所有的问题都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实际上,当前我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是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紧缩货币政策是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化解经济运行中积聚的各种结构性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同信 《改革与开放》2008,(3):13-13,15
去年以来.为控制流动性过剩.避免银行信贷过快增长并可能由此带来的经济过热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央行重拳出击.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6次发行定向央票.紧缩力度不断加大。然而CPI涨幅依然从3月的3.3%,一路上扬至11月的6.9%:同时,前10月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觑。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已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9.
自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使得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开始有了一定的衔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逐渐影响资本市场的价格和波动性,随着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发展和完善,两个市场间的相关性逐渐密切。2005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广泛受到国内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目前存在的流动性过剩以及股市持续高涨,房价泡沫现象与日本危机前所出现的经济现象有极大的相似性,本文试图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说明流动性过剩现象传导机制下的中国股市和其预期。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货币市场当前面对的棘手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调节,目的是减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本文通过分析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制约紧缩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并使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直接原因看,其形成来源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动的货币投放,实际上流动性过剩也是目前的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明确对冲过剩的流动性应当成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关键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央行初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基准利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似乎并未遏止不断增长的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而持续性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商业银行风险、经济过热、货币政策失效等隐忧,已经在经济大省广东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增长平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增幅继续升高,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大幅上升,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同时凸现出一个新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以往少有的所谓“经济过剩”现象。一时间在中国,“商品过剩”、“产能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外汇过剩”,甚至“大学生过剩”等舆论四起,加上早已存在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使经济界、理论界普遍感到莫衷一是,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究竟怎么了”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的资产泡沫完全由流动性过剩所致,是宽松廉价货币政策的产物,与经济基本面无关。  相似文献   

15.
2007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快速平稳发展,但经济运行中的“三过”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内外失衡,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加大,流动性过剩仍未根本好转,通涨压力明显增大,经济增长面临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没有缓解。国家将在今年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针对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等问题,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其累计调控效应逐渐显现,将对国内经济以及重庆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直升机撤钱”的方式,用增加流动性来救市。中国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用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刺激市场。眼下,中美两国的经济都有明显复苏。但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两国的通胀反应却迥然不同,令人诧异。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的经济、金融、资本市场形势,央行货币政策重心将是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稳定利率与适当放松汇率,以及预防通货膨胀。我国货币政策将尝试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1998-2002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贷款在1997-2001年间保持双低,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央行在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外贸和资本项下“双高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的病根在于人民币汇率刚性。央行终究会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常规工具,而且短期看它也是抑制流动性过剩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中国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国中在一份央行主管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当前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不具备调整的经济基础。杨国中在文中表示,当前流动性过剩仍是货币政策操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行政性贷款规模限制不是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20.
陈旭敏 《首都经济》2006,(8):102-102
人民币真会开玩笑。所有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的经济问题.结果在中国大都朝相反的方向发展.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外贸顺差不减反增.且迭创历史新高,“双顺差”推动的流动性过剩不是收敛,而是再度烈火烹油.一度退潮的投资过热继续卷土重来,更不用说目前频攀历史新高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