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镇企业的崛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与发展和小城镇的繁荣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三大经济现象,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三大主要力量。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三者原来的优势逐渐削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实现小城镇、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同步协调发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也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的剩余率(剩余率是补偿粮食生产中实耗劳动力耗粮后的剩余量和总产量之比。目前剩余率大于商品率。)、商品率是判断、划分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目前中国粮食的商品率仅为30%多,而剩余率已高达76.5%,这说明中国的人口布局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这个基础的基础在宏观总量上是十分雄厚的,它允许农村人口可以在60%转移出农业、农村。而现实的城乡人口布局大体上是2:9,80%左右的人口还生活在农区,这使得粮食商品率低下,粮食生产还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粮食的生产方式极为落后,粮食的商品化仅仅是剩余产品的商品化,粮食经济还不是商品经济。这正是中国粮  相似文献   

3.
赵玉琴 《发展》2006,(10):66-6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的建议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现实地讲,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思想及其管理水平等还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再造中国农业是中国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及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重中之重,也是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问题进行了战略决策,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三农"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我国农业仍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为了进一步化解制约农业发展和存在的有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我曾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中国"三农"问题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和提出化解"三农"问题深层次矛盾的途径,现将调研初步结果,写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来说,是关系到兴衰存亡的大事.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是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指导全局工作中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农业搞好了,整个国民经济才能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什么时候农业出了问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要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大的波折.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5,(93):1-17
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意味着中国农业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一些对国内农业的有利因素将逐步消失,一些深层次的不利因素正在显现,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将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目前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中国农业发展仍将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 ,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是总书记站在世界形势的高度 ,给中国农业现代化指出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也指出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 ,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由此可以看出调整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 ,是党和国家深化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不断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要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实际上中国农业一直滞后于其它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滚涌而来,这种滞后的现状直接影响到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前途.中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么,怎样使中国的农业发展起来呢?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观点为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成为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一、"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3月,邓小平在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支撑体系、投入机制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宁波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也应当走在农业现代化前列。  相似文献   

11.
论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思考中国社会和谐蓝图时,农村社会的和谐问题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之所以要予以特别的关注,有农村地域广阔、农民数量众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的原因,更为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历史大背景下,所发生的巨大震荡和深刻变迁现实所决定,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诸多社会矛盾的源头和焦点之一。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是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关键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魅力中国》2010,(16):107-107
中国是农业国.中国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中国是世界上农业文明最悠久的国家,农业部门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迄今为止,农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工作在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养蜂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理应积极响应控制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养蜂业作为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走向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社会生活稳定的基础条件。特别是粮食生产,要抓得很紧、很紧。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正是如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与经济安全。文章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考察农业的投入来源、产出需求去向以及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国民经济的关联互动中分析农业的投入产出特征,所得结论对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人类首先创造的生产事业,人之所以要创造农业,就是为了人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一切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国民经济中的工业、商业、科学、文化等都不得不依赖于农业。一切国家、一切社会都是建筑在农业这个基础上的。农业愈发展,一切事业就愈发展;农业愈衰退,一切事业也就随之而衰退。这就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决定作用。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同  相似文献   

18.
何涛 《发展》2001,(9):4-9
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大国,尤其在土地广袤的西部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抓好农业这个基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农业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可以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个“根基”。最近一段时间,针对农业和农村问题,特别是规模农业、土地承包政策、农村经营体制等方面的讨论比较多。为此,本刊记者特别就此有关的问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同志。  相似文献   

19.
农业问题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建国以来,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农业发展同工业相比...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突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和城镇化这个主题。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农业的发展一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县境绿’济发展的全局和后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地农业都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发展已面临着两大突出的矛盾:一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统~大市场的矛盾。如果这个矛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农业生产“多了卖难,少了买难”、就难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农业的社会效益高每赔效益低的矛盾。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