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学芳 《经济师》2006,(5):192-193
提高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是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现有的一些增收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提出,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非农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农化:西部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黎霞 《经济师》2003,(9):9-10
西部的贫穷主要不在城市 ,而在农村 ;农村的贫穷主要在于非农收入低。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上分析了西部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非农化 ,并指出西部农民非农化的理想形式是“离土又离乡。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民对宅基地福利性的认同程度,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民认同宅基地福利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民非农化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非农化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的负向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并且就业非农化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的负向影响最大,这说明提高非农就业水平比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更能有效地弱化宅基地福利性认同。此外,个人特征与住房特征对宅基地福利性认同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民非农化问题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农民非农化运行中在制度和非制度两个层面上面临多重制约因素,因此,要使农民非农化健康运行,就必须从思路创新、制度革新和非制度突围入手。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四川省农地非农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几种途径;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四川省近十年来的建设用地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近年来四川省建设用地对GDP增长的影响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严格保护耕地的情况下,提高建设用地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要聚焦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而乡村人才是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在对河南省T县进行实地调查后,结合当地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实际情况,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对策,即加大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宣传力度,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应主动创新授课方式,培育高素质农民应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政府、学校、乡村三级培育管理体系,以期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所帮助,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诗尧 《当代经济》2016,(31):122-124
农村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城乡发展的二元分化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优秀人才流向机制难以健全,使得农村教师队伍每况愈下.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然而,目前特岗教师流失现象却愈演愈烈,扎根于农村的特岗教师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融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政策和法律等层面综合考虑,从具有典型代表性地区入手,对合作社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度和全面分析,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在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险与担保、政府政策措施、立法缺陷和农民素质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农民政治需求作为农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向往、追求、意愿或主张,越来越凸现出在农民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讲,充分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消减社会不满情绪的"泄洪装置"。因此,调查研究农民政治需求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政治需求表达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将以北河村为个案,力图勾勒出西部落后地区农民政治需求的现实画面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杨丽艳 《经济师》2005,(8):40-41
农民非农化转移是我国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我国农村的小康建设中至关重要。文章在比较分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民非农化战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阶递进”模式是实现我国农民非农化转移的现实战略选择,并阐述了实现这一战略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社会现象。中国的贫困特点就是大量的贫困人口是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并且个人贫困与地区贫困高度重叠。将农村人口按地域分,西部贫困现象最为突出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的原因当然有自身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包括长期以来产业、地区的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因素。贫困家庭的人群没有经济收入购买社会养老保险,也无钱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他们正面临或者将要面临养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以苏锡常三地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的484个农民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农民素质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劳动力年龄、土地被征用情况、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被征用情况与以前接受过素质培训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正相关,劳动力年龄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农村青年创业存在创业成功率低、创办企业规模小、创办企业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创业能力差等问题。为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应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增加农村青年创业数量;加强金融资金支持,提高创业可能性;加强风险规避,增强创业信心;加强创业培训,培养创业人才;完善社保制度,提高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闲暇是农民群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农民对闲暇生活的需求日益凸显,但目前中国农村闲暇生活还存在休闲设施匮乏、休闲内容单一等困境,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即是农村公共生活的匮乏。重建农村公共生活是解决农村闲暇生活不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地作为人类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途径入手,基于增长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并应用北京地区1987-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北京市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显性贡献率为8.42S,表现在每年农地非农化产出弹性系数达0.0659,滞后期为三年。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隐性贡献率为24.73%,表现在其对催生非农劳动力的弹性系数达0.0465,滞后期为2年。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耕地被非农建设挤占的动态演变过程,亦即耕地的非农占用。江苏省耕地面积减少途径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非农化)等。相较于其他途径来说,耕地非农化具有难逆转性和阶段性两个主要特征,因此,对江苏省耕地非农化过程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江苏省耕地资源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农民权益的维护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来维护和实现好农民权益.农民权益的维护要靠观念的转变,经济的发展、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公平、权益保护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杨夏林  陈步高 《经济师》2012,(9):176-178
妥善解决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境问题,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文章以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村为例深入探讨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窘迫、就业困难、心理失衡的成因,指出只有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专项养老保障基金、健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积极扶持失地农民就业才是解决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民营经济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大环境的影响,经营发展比较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深入剖析聊城市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民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