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周洪美 《数据》2008,(12):36-37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名列世界第一。从普及率方面来看,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也达到了19.1%,这意味着几乎每五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网民。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背景介绍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2,592,410个,年增长率为40.0%;网站数量约为694,200个,与同期增长相比增长率为3.8%;我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1100万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136,106M,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1亿网民和百万CN域名,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刘丽静 《活力》2013,(1):57-57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手机首次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的日渐普及以及网民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一个由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带来的全媒体时代正在来临.  相似文献   

4.
李红兵 《活力》2011,(5):240-240
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在新闻传播领域.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而勃兴的新媒体,呈现出融合和超越传统媒体之势。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冲击,《家报》在近几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做了如下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数据》2008,(5):39-39
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月份,我国网民数达2.21亿人,超过关国居全球首位。在2007年底,这一数字为2.1亿人。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林业法典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8.51亿公顷,覆盖率50.4%,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2.0%;林木蓄积量891.3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蓄积量的23.1%,均居世界第一位。与我国邻近的远东地区森林面积就有2.8亿公顷,木材蓄积量213亿立方米,其中48%为成熟林。因此,俄罗斯成为中国重要的木材来源地,中国也是俄罗斯最大的木材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7.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总额达到6200亿元,1.1亿网民中71%的人有网上购物的经历。伴随着大量网上购物行为的发生,网上欺诈活动也日益猖獗。  相似文献   

8.
龚峰  关显昌 《活力》2007,(8):140-140
随着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新闻日益普及。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03亿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仅次于美国,由于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众多的人口资源,中国网民会迅速增加,在五年内就将成为网民第一大国。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受众上网的主要目的为“获得各方面信息”的占68.84%,而其中主要接受新闻信息的占84.38%。  相似文献   

9.
《厂长经理之友》2013,(8):28-3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74.5%,也就是四个上网的人中,有三个人会使用手机上网。据估计这个数据可能在今年还有再实现50%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企业研究》2005,(2):6-7
约15%示成年网民有网瘾我国将出台戒网瘾计划//每年6000亿赌资外流学界争议博彩业放开论题//A股均价5.5元跌去两成多1489亿流通市值蒸发//2万亿铁路建设融资改革提速外资规模将扩大//我国超2亿人受职业危害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危害主体人群为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正>一、我国电子商务建设现状2007年1月23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经达到1.37亿,其中宽带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4亿,另外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  相似文献   

12.
朱敏 《现代企业》2008,(2):38-39
从1994年到2006年,机电产品已连续13年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巨手。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额9771.7亿美元,其中出口5494.2亿美元,居世界第三,进口4277.6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25.7%,  相似文献   

13.
王抱雨  胡晨曦 《活力》2013,(15):106-106
微博从2006年诞生以来就面向全球网民扩散。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统计报告(CNNIC)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一、微博上的信息分类 1.新闻及官方信息。此类信息一般由纸媒、电视台的微博官方账号或经相关机构指定及微博网站工作人员“身份验证”的权威性账号发布,信息通常准确性较高,可信度较强,由于其权威性将较少掺杂发布人的情绪.具有客观性、权威性的特点.可以给网民了解相关信息做一个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晓玲 《活力》2013,(10):53-53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假设其中只有10%的人掌握网络交流工具,那么至少有5千余万人可以成为媒体交流、采访、互动的对象。就如同随着的电话普及,电话采访成为当代新闻采访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样,网络采访也将成为未来新闻采访中最为常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错综复杂的国情中,人口。环境和资源的矛盾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摆脱贫穷落后,推进文明的历史过程中,人口。环境和资源的矛盾无时不在困扰着我们,形成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人口过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224%。我们的人口方面特点是:(-)入口基数九lop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大陆总人口为U.3亿2(J人口增长速度快。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I4.对叽,每年净增人D15O0万以上,四十年间我国大陆人口由5.4亿增加到IL…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背景及说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报告.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2008年。中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是24.8%.消费者规模达到7400万。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经济统计》2008,(8):41-4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拥有个人博客或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用户规模达到1.07亿人。数据显示,半年内更新过博客或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为28%,半年内更新过的用户规模超过7000万人,半年更新用户增长率高达43.7%。博客既是个性传播的倡导者,又是有组织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8.
《资源与发展》2006,(4):43-44
水能 水能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优先发展水力,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kW,每年发电量为6.08万亿kwh。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亿kW,年发电量达2.47万亿kwh,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2亿kW,年发电量为1.75万亿kWh。无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均居世界第一。按规划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kW,占发电装机容量的30%,开发程度为55%,接近发过国家的开发利用程度。届时每年水电的发电量可以替代5亿t燃煤的火电,可减排15亿t二氧化碳气体,  相似文献   

19.
《辽宁经济统计》2007,(3):40-41
我国不锈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礼品业去年产值近2000亿元;2009年近1亿中国人将享用自家轿车;10年后中国将崛起5000万中产阶级家庭;去年政府投入资金3.6亿2.3万户家庭受益廉租房  相似文献   

20.
王惠萍 《现代企业》2007,(12):66-66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手机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无线互联网协议。目前,在我国使用手机上网主要通过WAP方式接入。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62亿,位居世界第二。让在各种接入方式中,WAP接入网民数达到4430万,其中活动用户数为3900万。从上网设备种类来看,使用手机上网渐成风气,目前已有27.3%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可见WAP接入方式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